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3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677篇
妇产科学   211篇
基础医学   33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67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10篇
综合类   4210篇
预防医学   2242篇
眼科学   502篇
药学   2071篇
  45篇
中国医学   37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780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970篇
  2011年   1057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早产儿指胎龄大于28周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不足45cm的活产新生儿[1]。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在临床护理中,如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科于2006-01-2007-06,共收治早产儿123例,使患儿安全渡过了体温、呼吸、消化、感染“四关”。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2.
目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生活方式和疾病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早产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严格配对的病例和对照共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母亲进行生活方式、疾病因素和膳食(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等的问卷调查,对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用条件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早产儿母亲身高、孕前体重和孕前体重指数均低于足月儿母亲,早产儿出生身长、体重、Apgar评分总和均低于足月儿(P<0.05);②早产儿母亲的KAP以及总评分都明显低于足月儿母亲(P<0.05);尤其是早产儿母亲的膳食行为不合理、不科学尤其突出。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反复流产病史和此次妊娠有胎膜早破;保护因素有母亲膳食KAP总评分和母亲孕前体重(P<0.05)。结论早产的高危人群为孕前体重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低、有反复流产史及此次发生胎膜早破者。应强调定期产前检查,加强营养教育,在孕前和孕期尽量避免或消除以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3.
早产儿由于其红细胞、肝脏及胃肠道的功能不成熟,较正常足月儿更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且程度较重,延续时间更长[1].国内资料表明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0%~65%,甚至高达87.6%[2].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评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早产儿营养摄入以及体重增加情况,以此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93名早产儿,计算其不同阶段的体重增长速度,计算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平均天数,达到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平均天数并对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组和1 500~2 000 g组进行比较,比较其出生以及出院时体重的百分位数以及积分.结果 93名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在生后第1周为-4.3 g/d,第2周为6.7 g/d,整个住院期间为19.1 g/d.79名早产儿出现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为11.1 d,达到RDIs的时间为19.0 d,低于1 500 g组所需时间较长.93名早产儿中,出生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52.3%,而出院时达到79.5%,明显增加;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积分(1.81±0.74)分较出生时(2.35±0.78)分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出院后有必要坚持治疗,继续强化营养,以实现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观察产前应用氨溴索在早产儿促胎肺成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孕28~35周早产或计划早产的孕妇120例,按用药不同分为氨溴索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各60例.氨溴索组:产前给予孕妇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0 ml加氨溴索1000 mg/d,连用3 d.地塞米松组:产前给予孕妇地塞米松5 mg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 d.分别观察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结果 在预防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氨溴索组(28~286周、29~296周、30~306周及31~316周RDS发生率分别为37.5%、11.1%、8.3%及0)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1.4%、44.4%、40.0%及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32周及以上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应用氨溴索促胎肺成熟,在预防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明显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946.
<正>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秒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早产儿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在呼吸暂停发作时血浆β-内啡肽(β-KP)含量升高,本文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AOP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7.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不同的营养方式对其体重、摄入的能量、食奶量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68例早产儿生后6-12时开始喂养,24小时内食奶量,〉15ml/kg者,第2个24小时增量喂养,不足此量则加小儿氨基酸静脉营养;第3个24小时,奶量不足25ml/kg者或总热量不足55卡/kg,加脂肪乳静脉营养,同时参考胎龄、体重、及并发症选择营养方式。设定经肠道喂养者为A组,氨基酸静脉营养者为B组,氨基酸加脂肪乳静脉营养者为C组。结果:A组28例,B组23例,C组17例,其胎龄、体重依次递减;1周后,三组体重增长速度均大于宫内增长速度,出院时食奶量均达到了推荐的食奶量;住院时间C组最长。结论: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营养供给,对降低医疗成本,减少风险,保障早产儿的安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8.
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内营养,对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及早产儿通过静脉提供各种营养素,达到正常生理发育,是新牛儿治疗学、营养学中的重要的治疗方法[1].但是由于早产儿静脉表浅,极易发生渗漏,甚至可发展成皮肤坏死.2007年10月31日我科发生一例早产儿静脉营养药物外渗致皮肤坏死,经过精心护理,坏死皮肤痊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9.
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方法:将63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早期均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和刺激排便。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增至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早产儿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及时帮助排便,能使早产儿减少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而顺利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获得较理想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950.
黄群  马小娟  刘丽  俞卫英 《广西医学》2008,30(12):1991-199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病[1],新生儿期由于血脑屏障不完善,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大,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黄疸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明显.有研究表明,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也对新生儿产生持久性神经毒性作用[1],因此,预防和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我院儿科对76例早产儿进行肠内水疗,对减轻早产儿黄疸,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