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74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α-烯烃磺酸钠(AOS)为可聚合乳化剂、苯乙烯(St)为非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极性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包覆蒽醌类染料的纳米色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度仪(DLS)等研究了可聚合乳化剂、极性单体和交联剂的用量对纳米色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纳米色料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乳液的稳定性好。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粒子粒径变小;少量极性单体的加入有助于得到粒径分布较窄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交联剂和单体彼此极性的差异会导致粒子表面粗糙。以St为聚合单体,当DVB的质量小于St质量的30%时,能够得到结构规整的纳米粒子,超过30%时,纳米粒子表面不再光滑。而以MMA为聚合单体,当DVB的质量为MMA的8%~30%时,粒子表面均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82.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已酯)(EHP)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ωM=0.25-0.50范围内单体总浓度[M]、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速率Rp和共聚物分子量M^-V的影响,得到Rp∝[M]^2.47[I]^0.76[E]^0.19,M^-v∝[M]^2.05[I]^-0.37[E]^-0.47。测定了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中单体的竞聚率,得到rAM=0.44,rDMMC=1.31。 相似文献
83.
以离子交换和高速离心两方法纯化含不同功能基的三元无皂共聚胶乳,用TEM和电导滴定检测比较了以上两方法的纯化效果,同时考察了这两种纯化方法对三元无皂胶粒形态,大小及表面功能其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通过多次离心-倾析-再分散过程才能将胶乳所有杂质除去。离子交换和离心纯化不影响胶粒形态大小,而离心纯化使粒表面功能其量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4.
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为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将聚合获得的乳胶直接浇铸制取乳胶渗透蒸发膜。研究了乳液聚合中各成分如:单体配比、分散介质、交联剂、乳化剂及引发剂对乳胶膜机械性能及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为理想的配方。 相似文献
85.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L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一壳”结构;通过地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显著地调节IPN(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相容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L'IPN中的网络密度对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是有效的;密度效应在IPN共混系统中存在,但 相似文献
86.
不同制备条件对阿霉素磁性抗癌毫微粒形貌及粒径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阿霉素磁性抗癌毫微粒,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制备条件时阿霉素磁性毫微粒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蛄果是,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大、反应温度提高,毫微粒粒径先是减小而后增大,并且颗粒间团聚现象变得严重;随着搅拌速度增加,毫微粒粒径逐渐减小,而后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7.
采用乳液聚合法对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进行研究,重点对反应中所必需的乳化剂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本方法所制得的微泡粒径以2~8 μm的居多,浓度在9.51×109 /ml左右,单体转化率达到71%,有利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