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置入三腔起搏器后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以及CRT无应答的原因。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CRT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1例患者术后4月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5月猝死。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二尖瓣反流量显著减少;QRS时限显著缩短。CRT无应答率29.2%。结论 CRT能显著改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但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左室电极未到达理想位置、未强化内科药物治疗以及AV、VV间期未优化可能是无应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2.
我院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8月应用拉米夫定加胸腺肽治疗干扰素无应答反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7例 ,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照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共 85例 ,均经干扰素治疗 3~ 6个月后血清HBeAg和HBV -DNA仍阳性 ,肝功能异常的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 (拉米夫定加用胸腺肽 ) 37例 ,拉米夫定组 18例 ,胸腺肽组 17例 ,一般护肝组 13例。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血清ALT及胆红素 (TBil)均值上均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3.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无应答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无应答问题,概述其解决方案。方法:分析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无应答问题的产生、影响及其解决措施。结果:分析无应答者的信息,采用事前预防和事后补救两方面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数据进行补救,可获得相对可靠的结果。结论: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应谨慎对待无应答问题。  相似文献   
134.
孙鹏 《现代医院》2011,11(3):62-62
<正>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抗HCV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目前被证明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最佳疗法[1]。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HepB)后低/无免疫应答者的再次免疫效果。[方法]2009年10月,对烟台市5个县市区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重组HepB(酵母)免疫后出现的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不同种类和剂量的HepB,并评价再免疫效果。[结果]调查新生儿1 543名,有252名儿童需要再免疫。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前、再免疫1剂次和再免疫3剂次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47.21、1 048.73、1 366.84 mIU/L。再免疫1剂次和3剂次后,免疫应答率分别是82.71%、96.06%(P<0.05)。5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组和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再免疫3剂次后,GMC分别为1 022.91、1 790.15 mIU/L(P<0.01)。免疫应答率分别为96.43%、95.60%(P>0.05)。[结论]HepB全程免疫3剂后,低/无应答儿童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3剂HepB后,抗体阳转率和GMC均有较大的提高,再次免疫3剂次优于再免疫1剂次。  相似文献   
136.
乙型肝炎(乙肝)是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儿童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小,越容易被感染,且慢性化率越高,其危害几乎是终身的。鉴于我国乙肝流行和发病的严重情况,乙肝在"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国家重点控制的四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CRT治疗减少心衰的住院率及病死率,但有20%~30%的患者对CRT无应答。我们目的是观察本中心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术后长期病死率及无应答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导致无应答的原因。方法 2001年3月~2009年5月119例患者行CRT治疗(男96例,年龄34~82岁)。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随访6个月~8年。CRT应答的判定标准为CRT植入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改善≥1级及6-MWT增加≥25%,或LVEF增加≥15%。结果 119例患者中,7例在CRT植入后6个月内因不同原因死亡,112例完成6个月以上的随访。总病死率为21.01%,心源性死亡16例,非心源性死亡9例。因心衰进展死亡5例,猝死9例。全因死亡率及心衰恶化导致死亡率CRT无应答组均明显高于应答组(28.12%vs 13.75%,P<0.05;12.5%vs0,P<0.01)。无应答发生率为28.57%。无应答组心衰病程明显长于CRT应答组(P<0.05),其肺动脉压力及血清肌酐(SCr)值也均高于CRT应答组(P<0.05)。无应答组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位置在非理想靶血管(心大静脉及心中静脉)明显多于CRT应答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衰病程、肺动脉高压、SCr值增高、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RBBB)及心室电极导线置入位置均是CRT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T术前心衰病程、肺动脉高压及SCr值增高均是CRT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RBBB虽然也有QRS时限明显增宽,但CRT术后无应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左室电极导线的位置是决定CRT术后无应答发生的重要环节,心大静脉不宜做左室电极导线置入的部位。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是影响CRT疗效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低/无应答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南宁市的学龄前儿童为观察对象,于2015年将完成3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HBsAg为阴性的观察对象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情况分别纳入无应答组、低应答组和应答组,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比较3个组的HBsAg阳性率情况。结果 2015年纳入观察3 878人。2016年随访到3 587人,失访291人,总失访率为7.5%,3组观察对象中仅无应答组有5人HBsAg转成阳性,乙肝病毒阳性率为0.69%(5/721),无应答组与应答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低应答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17年随访到1 473人,失访2 114人,3组观察对象均未发现HBsAg阳性者。结论 1年期的随访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组有较高的乙型肝炎感染风险,但2年期的随访未能观察到相同结果,可能与失访人数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的艾滋病(AIDS)病人,更换用克力芝(LPV/r)后,对于免疫功能特别是CD4+ 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的改善作用。方法观察66例因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而改用克力芝的AIDs病人,与继续原方案治疗的病人1年后的CD4细胞计数,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治疗前、免疫重建不良时和换药1年后的CD4细胞计数。结果克力芝组30例病人,免疫重建不良时的CD4细胞计数与抗病毒治疗前基线CD4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1年后,CD4细胞计数较基线和免疫重建不良时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6例病人基线时、免疫重建不良时及继续治疗1年后的CD4细胞计数,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用克力芝可改善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情况,继续使用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加一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方法不能改善免疫重建不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0.
一项研究显示,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应答的可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早期实施24h食管pH值监测可有效节省医疗费用。现有数据提示,经过8周PPI试治疗之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应当尽早接受24h食管pH值监测。(源自:药品资讯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