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8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6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220篇
预防医学   237篇
药学   413篇
  7篇
中国医学   2578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300篇
  2023年   728篇
  2022年   752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治疗颈痹用药规律和特点,发现核心用药和配伍以及名老中医对痹证的治则治法与核心病因病机。方法 以名中医传承平台(FangNet)为数据源。利用相关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80条方剂和267味中药。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肝、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23 618项,系统聚类得出3大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群是川芎、地龙、葛根、天麻、甘草、当归等20味药物。结论 川芎是颈痹治疗最为核心的药物,核心配伍是源自桂枝加葛根汤的主要药物组成,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善用风药和虫类与藤类药物。名老中医认为颈痹主要是风湿邪气为患,阳气闭阻所致。以“通”为要,采取和调营卫,祛风除湿,通利和升发阳气的基本治疗原则。从中可以归纳出以“川芎/桂枝加葛根汤—‘通’—风湿邪气”为枢轴的名老中医颈痹治疗脉络。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探讨张聿青治疗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张聿青医案》第六卷中吐血、衄血、蓄血、便血、溲血篇中所有病案作为研究资料,提取病案中的处方分频次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中,在程序中完成中药名的规范并按照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辑、校正,再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中“数据分析”“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张聿青治疗血证用药在归经上以肝肺两经居多,脾经次之,药味以甘味居多,苦味次之。功效上以补虚类居多,清热类、止血类次之。结论 张聿青治疗血证多重视气火之逆,以平肝降肺,降火与降气为治疗大法,同时在药物使用上多使用炙、炒或炭用增加收血之功,并多次在初期及急性期使用鲜药以救血证之急。  相似文献   
17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王笑民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王笑民教授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历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等,对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168例,男82例,女86例,年龄33~83岁,症状以咳嗽、咳痰、眠差等常见,中医辨证以瘀毒、相火妄动、脾虚等多见。纳入中药处方424首,涉及药物181味,高频中药29味,归经以肺、肝、脾为多,药性以寒、微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多见。聚类分析得到5个药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条,白花蛇舌草-龙葵-白英-半枝莲-车前子,柴胡-法半夏-白芍,生黄芪-防风-炒白术常联合使用。症-证-药关联分析得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瘀毒证最为常见,常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车前子。结论:王笑民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重在从肺、肝、脾论治,以清肺解毒、活血通滞、疏肝醒脾为治,明确邪正辨证关系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用药。  相似文献   
174.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功能性胃肠病相关腹泻的证型及用药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治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和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0篇,经规范后证型共8个,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湿热内蕴证、寒热错杂证、肝气郁滞证、脾胃虚寒证、寒湿困脾证;单一病性证素6个,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气滞、阳虚、湿、热、寒;中药频次最多的前6味中药从高到低依次为白术、茯苓、白芍、陈皮、党参、防风;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关联药物组合最高的为党参-茯苓。结论:功能性胃肠病相关腹泻的治疗以健脾化湿为基础,辅以疏肝、清热、化湿、温阳等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胃息肉(GP)的证候与用药规律,为该病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GP的中医临床研究。收集文献的辨证分型与处方用药,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证候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运算,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3篇。脾胃阳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气滞痰阻证、脾胃气虚证为GP主要证候类型。GP病位在胃、脾、肝。GP常见病性类证素依次为气滞、湿、热、痰、气虚。GP中药处方包含中药共127味。在支持数为3、5、7和置信度为60%的筛选标准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到药物间关联规则365、69、28条,主要用药组合分别为30、17、14个。结论:GP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脾气(阳)虚,标实主要是气滞、湿热、痰阻,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气滞、湿、热、痰、气虚是关键病理因素。GP以益气健脾为基本治法,辅以理气、除湿化痰...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伤科补要》治疗骨伤用药规律。方法 整理中治伤的内服及外用方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学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归纳,使用SPSS Modeler 14.1进行复杂网络图展示并关联规则分析。统计药物使用频率,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涉及95个内服方,35个外用方。内服药物中使用频率≥10次的中药共24味;外用药物≥5次的共16味;内服和外用药物多见性温,以辛、苦和甘味为主;归经多见心、肝;功效以活血化瘀和补虚为主。关联规则得出川芎-当归等13组内服核心药物,乳香-没药等5组外用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内服药物共4类,外用药物共3类。结论 该书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敛疮生肌为主要思想,运用当归、川芎等内服药物和乳香、没药等外用药物治疗骨伤科疾病,为临床治疗骨伤科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145首,共涉及中药16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6味的是补骨脂、三七、枸杞子、黄芪、党参、莪术,药物类别以补肾、活血类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网络分析发现补骨脂、枸杞子、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黄芪、党参、甘草、茯苓、当归10味药为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核心处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3个。结论 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以“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为核心治法,辅以化痰祛湿、理气、解毒抗癌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探讨全国名中医刘爱民治疗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刘教授治疗儿童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医案,运用Excel 2021、SPSS软件、R软件,以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相关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和聚类结果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34方,中药95味,用药频次≥20的药物20味,四气以寒、微寒为主,五味以苦为主,主要归心、肺、肝、脾、胃经,结合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个核心组方,聚类分析出2个处方。结论 刘爱民教授从心、肺论治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兼顾脾胃,治疗时常选用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癍。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回顾既往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分析针刺有效治疗冠心病病例的临床选穴特点。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公开发表的针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腧穴选择、腧穴分布、经脉归属、选穴配伍、针刺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纳入文献45篇,涉及病例3 866例,治疗冠心病多选择心包经、膀胱经和任脉,选穴以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神门等最常用,部位以四肢部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和络穴为主,针刺方法以平补平泻法居多。结论:对基于文献对针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选穴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临床选穴辨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泄泻的方剂427首,涉及中药358味。频次≥43次的中药有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黄连、干姜、当归、人参,补虚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脾、胃二经。最常用的药对为干姜-甘草。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连、黄柏、阿胶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泄泻的药味选择上以“寒温并用”为特点,治法以“清补兼施”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