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22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533篇
药学   183篇
  6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视觉缺损的新型逻辑解释纲要1.1侧向交互模型空间交互作用是空间视觉的一个重要和普遍的特征,它适合于形状的知觉,使特征聚合成形状,而且它被认为在视觉神经系统的侧向交互连接中有他们的神经基础。空间交互作用可能是抑制(降低敏感度)或者是易化(提高敏感度)。抑制性的空间交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是轮廓交互作用或拥挤现象。‘‘拥挤'这个词是Stuart和Burian首先提出来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不孕症患者自然月经周期的卵泡期,采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连续监测,对内膜回声异常的49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与超声检查内膜正常者24例作对比.结果:自然周期超声发现的异常内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75.51%,诊断的敏感度为94.87%,特异度为64.70%.结论:经阴道超声连续监测卵泡期的子宫内膜是不孕症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廉价、无创的重要检查方法,超声监测可作为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83.
曾珍  叶剑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2):37-38
比较TecnisZM900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MIOL)眼与单焦点人工晶体(SIOL)眼的术后远期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觉现象,以评价TecnisZM900非球面多焦人工晶体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组为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TecnisZM900非球面多焦病人21例(30眼),对照组为植入单焦晶体的病人23例(30眼,)随访时间均为术后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的术后远近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问卷调查视物情况及视觉症状。结果:植入MIOL裸眼和SIOL组一样有良好的裸眼远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裸眼近视力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在低、中空间频段均位于正常范围内,高空间频段则有部分病例稍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镜率:研究组85.71%(18/21),对照组34.78%(8/2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近距离视物满意度85.71%(18/21),对照组34.78%(8/23),P<0.05。结论:两种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对比敏感度改变无差异,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85.71%的患者可脱掉眼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后非球面晶状体、单焦晶状体和多焦晶状体功能视力的比较。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非球面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单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多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与上述三组年龄匹配的门诊患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年龄为50-80岁,矫正视力均≥0.8,且除了白内障之外,无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CS)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对照组及白内障患者于术后30 d,分别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VISION公司提供)进行对CS测定。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的CS大致恢复至正常范围,但较正常组降低。非球面晶状体组在6、12和18周/度(cpd)时,与其他组比较显著提高患者CS(P〈0.05),且多焦晶状体组明显低于单焦晶状体组(P〈0.01)。结论:非球面晶状体通过其独特的Z-SHARP光学技术抵消了球面像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CS。  相似文献   
85.
高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CS)改变。方法:高度近视组为30例患者60眼,年龄12~62(平均36)岁,屈光度为-6.00~-21.00D,平均-13.50D,最佳矫正视力≥0.8。与高度近视组年龄匹配的对照组30例60眼为视力正常患者,对照组裸眼视力≥1.0。高度近视组及对照组均无任何影响cs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会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CS均由同一医师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高度近视眼的CS在各空间频率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CS的检查可作为评价高度近视眼视功能的一种手段和指标。  相似文献   
86.
微机控制激光视网膜MTF测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视觉系统视网膜-大脑部分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或称对比敏感度函数CSF)的测定技术,并研制开发新一代微机控制的激光视网膜-大脑MTF测定仪,方法:对He-Ne激光为光源,利用杨氏干涉法,经光学系统在视网膜上呈现正弦干涉条纹。测定不同空间频率条纹分辨的对比度阈值,便可测算出MTF。结果和结论:初步临床应用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精度高。由于采用微机控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适于在科研和临床  相似文献   
87.
Wang J  Sun B  Yang X  Che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556-561
目的探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检查在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患者视功能评价中的意义,为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治疗晶状体PCO提供视功能评价方法.方法对67例(73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PCO患者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检查,并加以分析.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采用环形切开向后翻转法,晶状体后囊膜瓣直径为5 mm,平均单次脉冲能量为(2.93±0.63) mJ,平均脉冲次数为(19.09±8.63)次,平均总能量为(57.47±36.05) mJ.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前矫正视力≥0.8的16只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视角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不同视力患者各频段的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前不同视力患者低频段和中频段眩光敏感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高频段眩光敏感度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前晶状体后囊膜2级混浊者不同频段的平均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与1级混浊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中人工晶状体出现激光损伤斑者5只眼(6.8%),术后无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和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检查可灵敏、全面反映晶状体PCO患者的视功能状态,可成为确定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手术时机和评价手术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国内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的质量,找出问题所在,提高研究质量.资料与方法以检索到的6个国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报告为研究样本,以Sacks等提出的Meta分析质量评价方法为基础,对评分细则稍加调整,作为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含6个方面的23个项目.根据每个项目是否被涉及和规范程度,酌情计予4、2或0分.每个研究的23个项目的总分除以满分(92分),得到一个质量百分数.结果6项研究的平均得分为(40 94±20.92),最高得分为71.74,最低为17.39,这些研究的得分差距非常大.对在此次质量评价中考虑的6个方面的所有23个项目,只有一项Meta分析强调了6个方面的至少1个项目;2项Meta分析强调了5个方面的至少1个项目;一项Meta分析强调了4个方面的至少1个项目;1项Meta分析强调了3个方面的至少1个项目;Meta分析只强调了2个方面的至少1个项目.对所有23个项目,只有4~17个项目被强调.结论急需对Meta分析方法的应用加以规范,既推广,又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89.
视觉对比敏感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超  宋跃 《眼科新进展》2006,26(6):466-469
视觉对比敏感度比标准视力表检查能够更加敏感、真实地反映及评估视功能情况。目前研究已显示其在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及视网膜病变等眼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本综述结合新近相关文献,概述了视觉对比敏感度在上述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白内障眼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付晶  王宁利  王军  瞿佳 《眼科》2006,15(1):32-37
目的分析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变。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107眼),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组31例(50眼)、核性白内障组17例(32眼)、后囊下白内障组14例(25眼);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方法使用主观像差仪和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主要指标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结果各组白内障患者整体像差和总高阶像差普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第5阶像差高于正常组(P均<0.05)。所有受试者眩光敏感度均比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皮质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和中频段下降显著,核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下降显著,后囊下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全频段下降显著(P<0.05)。白内障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和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但在不同类型白内障,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不同频段,在各阶像差中结果有所不同(r=-0.716-0.191,P<0.05)。结论早期白内障患者波前像差增高,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和波前像差测定结合进行,可有效、客观、定量地反映早期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