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姚君 《大家健康》2010,(2):19-19
一位年轻妈妈的倾诉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他最近有几方面的问题让我头疼:一是学会骂人,好像觉得比较好玩吧,为此我给他讲过许多道理,可是收效不大:二是攻击性的动作时常发生,同时伴有尖厉的叫声,每当此时说什么都是没用的,我只好采取置之不理的消极办法,否则他会变本加厉,可过后再讲道理又收效甚微:三是开始顶撞我,和我犟嘴,吃软不吃硬,发起脾气来像一头小犟狮子,真拿他没办法。  相似文献   
102.
自我认同确定性与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认同确定性与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班抽取大学生328名,采用自我认同确定性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评定量表(CES-D)、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攻击性量表(BAQ)进行测试。结果个人认同确定性与心理问题评定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认同确定性与除愤怒之外的各分量表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形象认同确定性与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敌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个人认同确定性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最为明显;社会认同确定性对社交焦虑和苦恼的预测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对攻击性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认同确定性与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攻击性之间确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3.
编辑同志:我的孩子今年只有4岁,但打呼噜的历史却已有2年。孩子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打呼噜,而且很响,睡觉的时候都是张嘴呼吸,并且还出现了憋气、磨牙、说梦话、尿床、白天多动、行为有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后来我带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AIDS)病人的攻击性特征,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124例已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进行攻击性问卷中文版(AQ-CV量表)调查。结果124例AIDS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未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注射器感染病人身体攻击性得分[(2.30±0.82)分,P<0.05],高于其他感染途径;年龄<40岁病人的愤怒得分为(2.59±1.05)分,高于年龄≥40岁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500元病人的愤怒、敌意、自我攻击性为得分分别为(2.52±0.88)分、(2.23±0.73)分、(2.15±0.93)分,均高于月收入>500元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及200~349个/μL之间的病人,自我攻击性得分为(1.70±0.52)分、(1.72±0.63)分,其总攻击性得分为(1.92±0.53)分、(2.07±0.66)分,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以上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不同感染途径与攻击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AIDS病人的攻击性具有其独特特征,攻击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龄小、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静脉注射感染这三类病人,群体攻击性调查得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5.
《大家健康》2008,(5):43-43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比女性更爱开玩笑。而诺里奇大学医院教授萨姆·舒斯特认为,这一现象缘于男性体内可诱发攻击性的荷尔蒙,如睾丸激素,因此男人爱把他人当作笑柄。  相似文献   
106.
成瘾性中枢兴奋剂主要有可卡因、咖啡因和苯丙胺类。成瘾性中枢兴奋剂滥用的临床表现可卡因滥用的临床表现病人可表现出:①欣快期:以欣快为主,感觉心情愉快,思维能力增强,情绪不稳定,失眠,性欲亢进(女性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79名、女生102名)进行测评.结果 儿童行为量表中男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道德宗教观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2,r=-0.224,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M1)、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5)呈显著正相关(r=0.228,r=0.219,P<0.05);女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86,r=-0.212,r=-0.216,P<0.01或P<0.05),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对男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对女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良好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及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Pier-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79名、女生102名)进行测评。结果儿童行为量表中男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道德宗教观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2,r=-0.224,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M1)、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5)呈显著正相关(r=0.228,r=0.219,P〈0.05);女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86,r=-0.212,r=-0.216,P〈0.01或P〈0.05),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对男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对女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良好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及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性问卷对2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采取IAT实验程序测量被试内隐攻击性.结果 中学生的思维自控、情绪自控和行为自控与内隐攻击性无显著相关(r=-0.11,r=-0.07,r=-0.03,P>0.05),但对外显攻击性均有显著抑制效应(β=-0.232,β=-0.188,β=-0.231,P<0.05);内隐攻击性对自我控制与外显攻击性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R2=0.007,P>0.05).结论 自我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外显攻击性,且这种抑制效应不受个体内隐攻击性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郭黎岩  陈晨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453-145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与攻击性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儿童期性虐待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4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3所大学的999名在校学生进行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攻击性问卷(AQ-CV)调查。结果 儿童期性虐的检出率为22.62% (226/999);男生儿童期性虐待得分(1.744±0.894)分,明显高于女生的(1.419±0.7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受虐组心理韧性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非受虐组,且除情绪控制维度外,受虐组攻击性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非受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与心理韧性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攻击性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心理韧性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攻击性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 <0.01)。儿童期性虐待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攻击性(γ=0.38,C.R.=10.01,P<0.001)。心理韧性在儿童期性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599,占总效应的42.08% 。结论 儿童期性虐待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的攻击性,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