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48篇
  免费   8326篇
  国内免费   4974篇
耳鼻咽喉   1369篇
儿科学   1908篇
妇产科学   2145篇
基础医学   6496篇
口腔科学   1688篇
临床医学   38841篇
内科学   15601篇
皮肤病学   575篇
神经病学   3443篇
特种医学   10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4篇
外科学   36889篇
综合类   91835篇
预防医学   17699篇
眼科学   2228篇
药学   38314篇
  740篇
中国医学   18877篇
肿瘤学   4299篇
  2024年   1290篇
  2023年   4715篇
  2022年   5955篇
  2021年   7172篇
  2020年   6200篇
  2019年   6164篇
  2018年   2687篇
  2017年   5683篇
  2016年   6492篇
  2015年   7522篇
  2014年   14035篇
  2013年   14127篇
  2012年   17557篇
  2011年   18624篇
  2010年   17447篇
  2009年   16727篇
  2008年   17940篇
  2007年   16286篇
  2006年   15001篇
  2005年   15489篇
  2004年   12751篇
  2003年   12102篇
  2002年   9925篇
  2001年   8542篇
  2000年   6460篇
  1999年   4865篇
  1998年   4185篇
  1997年   3722篇
  1996年   3179篇
  1995年   2671篇
  1994年   2058篇
  1993年   1338篇
  1992年   958篇
  1991年   969篇
  1990年   798篇
  1989年   943篇
  1988年   224篇
  1987年   186篇
  1986年   154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抗感染药学》2016,(3):673-675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或穿刺时因多次刺激神经根出现反复放射性疼痛患者8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硬膜外腔推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经硬膜外腔推注镇痛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疼痛消失时间、VAS评分值以及术前、术后的血糖测得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根性疼痛的发生率、VAS评分值(为0~≤3分,>3~≤6分,>6~10分的比例)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和4 d时血糖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治疗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优于镇痛液,对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的发生率下降,疼痛程度较轻且恢复较快,以及对血糖值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身麻醉(全麻)的效果。方法 62例腹腔镜、泌尿科、骨科、肛肠科、妇科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实验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插管)、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出喉罩(拔管)1 min、拔管3 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全麻起效时间、维持全麻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管1 min、拔管3 min的HR水平分别为(77.52±6.36)、(73.26±5.56)、(72.01±4.69)、(75.35±7.63)、(72.34±6.79)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2.34±7.85)、(87.97±5.25)、(78.85±5.20)、(95.69±9.21)、(85.63±7.43)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插管时、插管1 min、插管3 min、拔管1 min、拔管3 min的MAP水平分别为(90.25±6.73)、(87.65±7.98)、(88.79±7.65)、(88.09±5.61)、(88.52±5.16)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09.51±7.85)、(103.27±12.43)、(102.52±8.21)、(106.74±7.68)、(104.62±7.71)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96.77%均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麻起效、维持全麻、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61±0.23)、(100.59±6.72)、(17.99±3.5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93±0.41)、(123.61±7.85)、(36.87±4.1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等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全麻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麻醉效果良好,降低对机体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肝内胆管癌(ICC)可切除率低,进展期ICC的治疗有效率不高,预后很差。转化治疗在多种晚期肿瘤中有一定的疗效,是目前晚期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随着对ICC基因组的深入了解和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及组合,基于系统化疗的联合治疗策略,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使得部分进展期ICC病人能降期转化手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纤支镜气道注射药物治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雾化吸入疗法,研究组经过纤支镜气道内膜下注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3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纤支镜气道内膜下注射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3~68岁,中位数45岁。C3~C5狭窄16例,C3~C6狭窄9例。发育型狭窄18例,退行性狭窄7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测定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评价颈髓功能,采用Odom评级标准评价整体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均增大(5.25°±3.05°,8.02°±3.13°,t=3.169,P=0.003;38.48°±13.60°,56.12°±12.90°,t=4.705,P=0.000),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和ODI均减小[(7.69±0.53)分,(3.14±0.21)分,t=39.906,P=0.000;(21.75±5.48)分,(10.13±2.12)分,t=9.888,P=0.000]。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1.51)分,(14.75±3.32)分,(16.53±3.52)分,(16.78±3.66)分,F=41.001,P=0.00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时,按照Odom评级标准评定,优12例、良10例、一般2例、差1例;疗效评定为差的1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背部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脊髓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髓功能,总体疗效较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