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413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392篇
预防医学   39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7篇
  29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北医学教育》2015,(6):976-979
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服务质量是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与关键,直接影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我校预防医学教学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消除服务质量差距,提高服务质量的策略,以期为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药学生产、经营、使用、质量控制以及药学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因此,在系统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校前阶段设计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反复调查研究,最终将实现综合性技能训练的过程设计为“三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即各课程实验教学(“点训练”)→校内综合实训锻炼(“面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立体训练”)。通过一个周期的运行发现,这种技能训练的模式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正面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针对不足之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充、优化措施,尤其是根据专业特点引入了多种学生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实践教学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3.
54.
骨科是专业性与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学中既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又需要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线下面授为教学主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网课成为传授知识主要模式,由此带来许多挑战。本文通过教学设计紧密结合疫情特点、增加教学场景设计实用性、教学内容赋以时代感、更新教学模式并增加互动性以及加强教学监督与评估等举措,旨在探讨提升疫情背景下骨科线上教学质量的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骨形态生成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强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复合Bio-Oss骨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12只犬髂部骨髓体外分离扩增BMSC,分别加入含BMP-2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共培养,观察转染效率,并植入裸鼠皮下观察成骨情况.将BMP-2基因强化BMSC-Bio-Oss复合骨随机植入犬一侧上颌窦底提升形成的空腔中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BMSC-Bio-Oss复合骨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0、60、120 d行大体观察、CT检查、组织学检查和新生骨量分析.结果 裸鼠皮下可见新生骨,荧光显微镜示踪可见BMSC.犬上颌窦底提升30 d后,大体观察和CT检查示少量新骨形成,120 d后上颌窦内新骨生成致密,仅有少量Bio-Oss骨.新生骨量分析显示,与空白对照组[(19.67 ±5.73) mm2]相比,实验组新生骨量[(24.74±6.33) mm2]显著增多(P<0.05).结论 BMP-2基因强化BMSC-Bio-Oss复合骨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可获得良好的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严重骨量不足的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牙列缺损患者24例,牙槽骨高度2.0~5.0 mm,经上颌窦外提升术后同期植入3i种植体33枚,同时植入人工骨粉行骨引导再生术。种植手术后至少6个月完成永久修复。随访3~21个月,采用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100%,33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成功负载,种植体上部结构无松动,仅1例种植体出现周围黏膜炎,无修复体崩瓷。结论:上颌窦外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严重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病例中疗效显著,可减少手术次数和治疗费用,缩短疗程,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上颌窦生理及病理性CBCT影像表现,为上颌窦提升术解剖定位和操作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涉及上颌窦的CBCT资料,分析上颌窦解剖特征及病变。结果:1.上颌窦解剖结构位置及其比邻关系复杂;2.影响上颌窦提升术的解剖因素有生理及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如上颌窦内的分隔,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窦壁上存在的血管影像的粗细,病理性如窦腔内黏膜的增厚,上颌窦内的黏液囊肿,上颌窦内的大量积液等等。结论:CBCT能够准确地显示完整的上颌窦影像,利用CBCT确定解剖定位标志,确定上颌窦提升手术路径和方式,更符合安全、准确、微创的口腔种植理念。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病例91例,男35例,女56例,随机分为2组,植骨组47例,植入57颗种植体;不植骨组44例,植入种植体51颗,共植入108颗种植体。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11mm,提升幅度为2~6mm。平均随访56.8个月。35例患者(41颗种植体)于后期随访中行锥形束CT(CBCT)和根尖片,观察种植体新骨形成量和种植体突出窦底高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植骨组7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87.7%;不植骨组3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4.1%。CBCT扫描显示,提升幅度为2~4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2.7±1.3)mm,不植骨组为(2.4±1.5)mm,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升幅度为4~6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3.5±1.3)mm,不植骨组为(1.3±0.4)mm,植骨组比不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显著增加。结论: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植骨材料对于促进新骨形成并非必须,然而提升幅度较大时,植骨能获得更多的骨量。  相似文献   
59.
《口腔医学》2013,(5):354-356
目的评价改良的上颌窦外提升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28例需行上颌窦外提升术的患者,其中15例行改良上颌窦外提升术,13例行传统上颌窦外提升术,临床观察12个月。结果改良术式组中患者无1例出现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传统术式组中3例患者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23.1%),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结论本组病例结果提示应用改良的上颌窦外提升术并进行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随上颌窦提升术提出许多年来,该技术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上颌窦提升术与上颌窦基本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仍未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这一主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