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83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792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39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培养的鸡胚心室肌细胞上,我们采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贴附式构型,研究了黄连素(Berberine,BR)对细胞膜钙单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BR可使心室肌细胞膜钙单通道电流明显增加;钙通道可利用率增加114.2%(P<0.001);钙通道开放概率增加75.3%(P<0.05)。用心得安阻断β受体或用异搏定阻断钙通道,均可逆转BR的上述作用。以上提示:①BR是一种钙通道激活剂;②BR对钙通道的调节作用依赖于β受体介导的磷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1*!000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术后平均随访25±19月(1~110月). 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8.9%(989/1 00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速度590例(598条旁道),阻断588条,成功率98.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0例,慢径消融成功率为99.8%.14例(1.4%)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16例(1.6%)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为有效的手段,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3.
王福元  张进  缪珊  侯悦 《医学争鸣》2002,23(1):49-52
目的 观察微电流 (low amperage direct current,LDC)与游离氯 (free chlorine,FC)对水中脊髓灰质炎 I型病毒 (PV1 )的协同灭活效果 .方法 用微电流 0 .4~ 1 .2 m A·cm-2 协同氯 0 .2~ 0 .3 mg· L-1 处理污染 PV1水样 ,比较作用前后灭活率 K值评价灭活效果 ,用 Berenbaum方法判断微电流与氯灭活病毒有无协同效应 ,用蚀斑形成试验 (PFUA)和病毒细胞酶联免疫试验 (VELCIA)检测感染性和抗原性变化 .结果 实验观察到微电流达到 0 .4 m A· cm-2 对水中PV1有弱灭活作用 ,电流密度达到 1 .2 m A· cm-2 与 0 .2mg· L-1氯有协同灭活效应 ,微电流 1 .2 m A· cm-2与氯 0 .3mg· L-1协同消毒 30 min,水中病毒减少 4.0 8个对数级 ,而单独用氯仅减少 1 .93个对数级 ;协同作用后病毒感染性灭活增强 ,而抗原性灭活不明显 .结论 微电流协同氯可提高低浓度氯灭活水中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修饰电极技术在维生素K_1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的:寻找一种测定溶液中维生素K,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由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三电极体系,用锁相交流溶出伏安法进行测定。结果:峰电流(ip)与维生素K1的浓度(c)在7.21 X 10-7g/ml~8.11×l0-6 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8×10-8g/ml。结论: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简便、快捷,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I_(k1),观察100μmol/L 氯胺酮在不同钳制电压下以及不同浓度(50~5000μmol/L)氯胺酮在-120mV 钳制电压下对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的影响。结果 100 μmol/L 氯胺酮抑制 I_(k1),但不改变 I_(k1)翻转电压以及电流-电压曲线的形状;I_(k1)灌流液冲洗后,I_(k1)能够完全恢复。保持电压-40mV、钳制电压-120mV 下5~5000μmol/L 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I_(k1)其 IC_(50)为(162.3±8.4)μmol/L。结论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可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导致心率变慢。  相似文献   
26.
过去十年来,研究揭示了多种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s,LQTSs)的遗传学基础。其中包括由KCNQ1基因突变导致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异常的LQT1;KCNH2突变引起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异常的LQT2;以及SCASA突变导致异常INa(一种钠通道电流)的LQ33L。有了这些遗传学检测,就能清楚地对单凭静息心电图无法查出的LQTS患者进行评估。事实上,LQTS患者与非受累者的QT间期有着相当大的重叠。除临床评价外,遗传学检测可对确定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以及把LQTS遗传给下一代的危险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7.
28.
GB9706.1-1995是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通用要求,其中规定的漏电流要求是所有医用电气设备必须要达到的安全要求之一。同时,GB9705.1-1995给出了漏电流的测试方法及测量装置(MD),这里我们对该测量装置的特性及漏电流测试仪器的标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对 2 3例顽固性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的射频消融分析 ,探讨室早的心电图特点、消融方法及效果 .方法 :男性 16例 ,女性 7例 ,均为频发、药物难治、症状明显的顽固性单形性室早患者 ,年龄(4 4 4± 9 6 )岁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2 3例中 17例室早起源于右室 ,4例起源于左室 .消融即刻成功率86 9% ,累积放电 (930 4± 72 5 )s,成功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 (5 6 71± 2 4 36 )次 / 2 4h和 (39± 5 2 )次 / 2 4h (P <0 0 1) .随访 (2 3 2± 12 3)月 ,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 ,无 1例复发及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单形性室早 ,采用粗标激动顺序、精标起搏图形 ,多点、长时间、高功率放电可提高成功率 ,降低复发率 ,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0.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预防左房食管瘘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左房食管瘘是一种发生率极低却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只有个案报道。由于左房与食管的解剖关系,可采用选择较低能量、远离食管的消融线、影像学技术以及食管温度的实时监测等方法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