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1.
李晓琳 《河北医药》2014,(7):1079-108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的应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120例择期行I、Ⅱ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30例,研究A组和对照A组术后给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预防感染,但用法与用量不同,研究B组与对照B组术后给予克林霉索类抗菌药预防感染,但切口细菌学检测时间不同。分别比较研究A组与对照A组患者切口感染及愈合时间,比较研究B组与对照B组患者切口细菌检测阳性情况。结果研究A组患者临床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A组(P〈0.01)。研究B组未检测出阳性病例,对照B组检测有5例患者切口可测得细菌阳性,研究B组患者阳性检测出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PK/PD对于临床高效和准确应用抗菌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次给足剂量,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在给予适当剂量的基础上耐心观察效果,避免因短时间内未见效就立刻更换用药。  相似文献   
12.
血管加压素(VP)的作用可分为外周和中枢2个部分,涉及到水的重吸收、血管收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记忆等重要生理作用:其受体分为V1aR、V1bR和V2R,中枢神经系统中以V1R为主。在脑外伤、脑出血和脑梗死等病理学过程中,VP常常异常增高,增加脑含水量,加重脑水肿。实验证明,V1aR在VP介导的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须进一步明确。研究VP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对脑水肿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检测新生儿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中选出2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95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参照组,选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新生儿的外周血实施检测,以测定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的计数绝对值、比例,当超出正常参考值的0%~1%时鉴定为阳性。结果试验组230例新生患儿中,早产患儿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检出率是98.98%;新生窒息患儿的是90.91%;产前宫内窘迫婴儿的是91.43%;酸血症患儿的是92.86%;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是3.28%。参照组足月健康新生儿的外周血中未检出有核红细胞,检出率为0.00%。除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检出率和参照组没有差异外,其他各类型新生患儿的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检出率和参照组对照,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在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内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检出率达93.91%;伴随出生天数的持续增加,新生儿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的检出率显著降低。结论早产儿、窒息患儿、产前宫内窘迫患儿及酸血症新生患儿的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计数水平都会显著上升,临床中可将外周血有核红细胞检测当作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常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4.
骨桥蛋白和P2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P2 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它们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PN和P2 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OPN、P2 1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5 % (5 0 / 69)和62 .3 % (4 3 / 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 % (3 2 / 3 8)和76.3 % (2 9/ 3 8) ,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5 8.1% ,18/ 3 1)和P2 1(4 5 .2 % ,14 / 3 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③两者均阳性表达的3 5例肝癌中有2 4例(74.3 % )已发生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11例肝癌中仅有1例(9.1% )发生转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提示OPN和P2 1均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④OPN和P2 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P <0 .0 5。⑤OPN和P2 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 .2 5 7,P <0 .0 5 )。结论 OPN和P2 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肝癌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俊瑛  刘秀丽  卜晖  巩忠  金便芬  许文华 《临床荟萃》2004,19(21):1225-122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方法对43例结核性脑膜炎组及47例对照组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在不同时期所具备的特点和持续的时间,并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演变过程的分析评估治疗的效果。结果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呈以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混杂细胞反应,治疗中期粒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增多,治疗晚期以激活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粒细胞逐渐消失,治愈后细胞学恢复正常,并可以此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鉴别,对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并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判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气"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认为"中气"为中焦脾胃之气,即包含脾气和胃气,又有认为"中气除脾胃之气外,还包含肝胆之气"者。笔者认为,"中气",位居中焦,乃气按分布部位所划分,具有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功能;主气机之升降出入,有承上启下之功。"中气"斡旋则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17.
欧美游客来中国的第一站多是西安而非北京、上海、广州,他们先睹为快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和盛唐文化遗存。2000年前,赢政的秦国大军从西安出发,驾长车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1000年前,唐朝帝都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外国人和少数  相似文献   
18.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对优秀稿件将采取快速审稿措施,优先采用。围绕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中医药专家的指导启迪和作者的感悟体会,形成理论上有学科特色、临床上有治疗优势的中医药、民族民间医药论文;立论新颖,论据充分,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中医药理论著述;反映中医学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前沿研  相似文献   
19.
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学派在祖国医学七大学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以火立论,提出了火热病的广泛性既六气皆能化火的理论,为后来温热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高热性疾病的治疗创立了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是古为今用的良好范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分型与显微外科手术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4年3月~2004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2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MRI检查结果将32例患者分型,其中脊髓直接栓系型18例,非脊髓直接栓系型14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出院时脊髓直接栓系型好转12例,无变化6例;非脊髓直接栓系型全部好转,均无一例恶化。经统计学分析,非脊髓直接栓系型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脊髓直接栓系型。结论:MRI是脊髓栓系综合征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这种新的MRI分型对其手术方法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