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407篇
  免费   7820篇
  国内免费   4818篇
耳鼻咽喉   478篇
儿科学   1208篇
妇产科学   1152篇
基础医学   2773篇
口腔科学   915篇
临床医学   28630篇
内科学   13549篇
皮肤病学   2074篇
神经病学   2877篇
特种医学   3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8篇
外科学   5104篇
综合类   57320篇
预防医学   18750篇
眼科学   1568篇
药学   71163篇
  280篇
中国医学   17639篇
肿瘤学   7874篇
  2025年   19篇
  2024年   1449篇
  2023年   2821篇
  2022年   3289篇
  2021年   4816篇
  2020年   3913篇
  2019年   2703篇
  2018年   1559篇
  2017年   2818篇
  2016年   3179篇
  2015年   4475篇
  2014年   8629篇
  2013年   9041篇
  2012年   12398篇
  2011年   13447篇
  2010年   12857篇
  2009年   12583篇
  2008年   14084篇
  2007年   12100篇
  2006年   11822篇
  2005年   12738篇
  2004年   12731篇
  2003年   11361篇
  2002年   8033篇
  2001年   9373篇
  2000年   7733篇
  1999年   6403篇
  1998年   6200篇
  1997年   5863篇
  1996年   4750篇
  1995年   4494篇
  1994年   2672篇
  1993年   1653篇
  1992年   1432篇
  1991年   1202篇
  1990年   824篇
  1989年   907篇
  1988年   198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采用循证方法对奥氮平与阿瑞匹坦联合5-HT_3拮抗剂和地塞米松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Central、 Embase、CNKI、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有关奥氮平与阿瑞匹坦比较其在CINV预防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时间至2018年3月。同时手检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包括患者447例。有效性方面:两种预防方案的全程CINV缓解率相当(P>0.05),奥氮平组急性期呕吐缓解率(OR=1.87, 95%CI:1.08~3.27,P<0.05)、延迟期恶心控制率(OR=2.78, 95%CI:1.85~4.19),P<0.05)优于阿瑞匹坦组;安全性方面:阿瑞匹坦组患者呃逆症状发生率更高(RD=-0.20, 95%CI:-0.37~-0.03),P<0.05);经济性方面:奥氮平组成本明显低于阿瑞匹坦组,具有较大经济学优势。结论:奥氮平联合5-HT3拮抗剂和地塞米松三联止吐方案安全、有效、经济,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产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相关指南的现状及质量,为规范化开发制定我国的临床指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AGREEⅡ工具对3部产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南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我国的相关指南相较其他国家制定的指南,在制定的严谨性,应用性及编辑的独立性领域分数较低,需在以后制定与开发指南时进一步完善。结论:我国指南的制定需更加关注指南开发方法的严谨性和报告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7月~2017年5月实施介入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讨组各70例.将抗菌药物不预防性运用在对照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探讨组在术前使用头孢唑林预防性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感染分布情况、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治疗经费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对其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提高了治疗经费,无实质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4.
张璐珈 《北方药学》2018,(4):188-189
目的:观察药剂师干预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再次入院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门诊老年慢性疾病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药剂师干预,比较两组药物使用依从性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入院次数及再次入院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药物使用实施药剂师干预,利于提升用药依从性,减少再次入院次数.  相似文献   
45.
刘娟  刘小潘 《北方药学》2018,(4):179-180
目的:分析并探讨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情况,做好总结,降低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方法:选取所在医院静配中心2016年1~12月1000份抗肿瘤处方,对错误溶媒进行分析,做好记录.结果:所选处方中,共出现溶媒错误51份,其中错误溶媒23份,超剂量用药14份,溶媒量不适宜10份,其他4份,所占比例分别为45.10%、27.45%、19.61%、7.84%.其中,错误溶媒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因素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科学选择溶媒,根据治疗需要,明确给药剂量,是强化静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从溶媒选择、剂量、浓度等环节,对抗肿瘤药物应用进行严格把控,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溶媒错误现象,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6.
徐炳琅 《新医学》2002,33(6):362-362
  相似文献   
47.
不同浓度氢氧化钙溶液对细菌内毒素降解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3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对细菌内毒素的降解作用.方法 选用E.coli标准内毒素稀释成10Eu/ml后分别与3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混合,37℃水浴,经60min、120min作用后采用动态浊度法鲎实验检测剩余内毒素浓度.结果 在相同作用时间内,氢氧化钙溶液浓度越高降解作用越强,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同一种浓度氢氧化钙溶液作用时间越长其降解作用越强,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氢氧化钙作为根管治疗药物具有降解G-菌内毒素的作用,此降解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细菌素免疫蛋白相关基因对变形链球菌抗菌敏感性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细菌素免疫蛋白与细菌抗菌剂耐受性的关系,为生物膜抗菌敏感性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筛选培养细菌素免疫蛋白基因突变株,绘制生长曲线.酶标仪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氨苄青霉素(0.04、0.05、0.06、0.07及0.08 mg/L)、氟化钠(50、100、150、200及250 mg/L)及不同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0.078%、0.156%、0.313%、0.625%及1.250%)作用下变形链球菌标准株、△immA-和△immB-突变株菌液的吸光度值.应用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n concentration,MBEC)桩钉96孔板以连续稀释法检测醋酸氯己定对3种菌株生物膜的MBEC.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定量分析标准株和突变株生物膜结构.结果 △immA-和△immB-突变株的迟缓期和稳定生长期均比标准株延时1 h.氨苄青霉素为0.06 mg/L时,标准株、△immA-突变株和△immB-突变株菌液吸光度值分别为0.334±0.016、0.027±0.016及0.047±0.018;氟化钠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3种菌株菌液吸光度值分别为0.254±0.018、0.129±0.011及0.167±0.01;当次氯酸钠质量分数为0.313%时,3种菌株菌液吸光度值分别为0.467±0.008、0.017±0.006及0.050±0.006,以上各组抗菌剂中,标准株与突变株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醋酸氯己定对3种菌株的MBEC分别为6.25、1.57及3.13 mg/L.标准株生物膜厚度显著高于△immA-和△immB-突变株(P<0.01);标准株各层活菌比例均高于△immA-突变株(P<0.05);标准株中、外层活菌比例高于△immB-突变株(P<0.01),但内层活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结论细菌素免疫蛋白参与调控浮游细菌生长,尤其在生长初期;细菌素免疫蛋白相关基因缺陷使浮游态变形链球菌抗菌敏感性提高、抗菌剂MBEC降低及生物膜结构不成熟.  相似文献   
49.
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体内,使目的基因在体内表达而治疗疾病,包括纠正机体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阻止病变的进展,杀灭病变细胞。或抑制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等。目前基因治疗中的前沿课题之一是实现转基因的可调控(可诱导)性。可调控基因系统是指在基因表达体系中设计加入特定的诱导剂反应元件,可在外源信号或者药物的诱导下激活,  相似文献   
50.
牙周临床治疗Ⅵ.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可引发局部及全身的一系列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宿主具有多层屏障的防御机制,对感染的应答基本上是保护性的,但反应过强或过弱,均可能发病。因此,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过程和进展。针对病因的治疗,使我们在机械清除菌斑之外,也可能采用药物辅助手段清除致病微生物、阻断宿主反应的破坏过程、调节宿主的自身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牙周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微生物的,对宿主反应的调节尚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