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455篇
  免费   17833篇
  国内免费   13421篇
耳鼻咽喉   1590篇
儿科学   2066篇
妇产科学   1447篇
基础医学   9156篇
口腔科学   1803篇
临床医学   92845篇
内科学   32336篇
皮肤病学   2447篇
神经病学   3048篇
特种医学   50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3篇
外科学   13215篇
综合类   109405篇
预防医学   27285篇
眼科学   4620篇
药学   44615篇
  543篇
中国医学   87526篇
肿瘤学   12497篇
  2024年   2673篇
  2023年   9385篇
  2022年   8648篇
  2021年   10505篇
  2020年   9346篇
  2019年   10025篇
  2018年   4976篇
  2017年   9783篇
  2016年   10862篇
  2015年   11772篇
  2014年   18569篇
  2013年   18785篇
  2012年   27067篇
  2011年   32043篇
  2010年   30884篇
  2009年   29211篇
  2008年   32318篇
  2007年   28258篇
  2006年   26032篇
  2005年   21495篇
  2004年   18968篇
  2003年   13186篇
  2002年   13617篇
  2001年   10202篇
  2000年   8070篇
  1999年   6249篇
  1998年   4511篇
  1997年   3373篇
  1996年   2905篇
  1995年   2478篇
  1994年   2352篇
  1993年   2360篇
  1992年   2452篇
  1991年   2411篇
  1990年   1839篇
  1989年   1752篇
  1988年   1122篇
  1987年   618篇
  1986年   320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162.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索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碘油乳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肝细胞癌患者病毒感染、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5.38%(3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7%(16/52),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介入疗法添加碘油乳剂能够明显提高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耳内镜视频应用于中耳检查的优越性及耳内镜视频下进行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79例(103患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度11.0mm,直径2.7mm的耳内窥镜(包括0度、30度和70度三种视角,浙江桐庐)及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美国Stryker)对比两组患者中耳结构;在耳内镜视频下对观察组患者行鼓室成形术,术后根据患者主诉症状改善情况、耳部常规检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及声阻抗检查结果观察患者鼓膜生长情况、听力改变、耳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采用耳内镜对中耳进行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到鼓室黏膜,听骨链,咽鼓管鼓室口及后、下鼓室等隐蔽部位。术前患者气导平均听阈为(38.6±9.1)d B,术后为(22.5±4.3)d 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00)。术前患者气骨导差为(27.4±6.5)d B,术后为(12.9±3.1)d 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00)。结论:耳内镜视频具有广视野、多视角等优点,能够对咽鼓管鼓室口、后鼓室及听骨链周围等部位进行很好的观察,在其下行鼓室成形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常规治疗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利迭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生理指标、治疗有效率、转归。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 d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血氧饱和度(Sa O2)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观察组Pa O2、Pa CO2、p H、Sa O2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1、3 d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观察组HR、RR、BP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χ2=6.134,P=0.001);对照组转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发生率16.67%,观察组转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发生率1.67%,两组差异显著(χ2=8.147,P=0.000);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为(30.1±3.1)d,明显长于观察组住院时间〔(20.2±3.5)d,t=6.544,P=0.000〕。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显著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观察延续性随访呼吸功能锻炼管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诊断的患者总计198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99例)与实验组(9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呼吸功能锻炼管理方案,实验组患者采取延续性随访呼吸功能锻炼管理方案,两组均进行6个月的干预。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生存质量(CAT评价),急性发作情况,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次数2次及以下实验组4. 04%,对照组17. 17%;急性发作3次及以上实验组1. 01%,对照组8. 08%;对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优良率,实验组100%,对照组90. 91%,肺功能、血气指标、6MWT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CAT指标评价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采取延续性随访呼吸功能锻炼管理方案,可明显提高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干预后动脉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情况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7.
168.
班爱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54-4156
目的探讨妇宝颗粒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伊川县中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头孢羟氨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头孢羟氨苄的基础上使用妇宝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盆腔积液量、包块直径)、血红素氧合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43/46)]较常规组[76.09%(35/46)]高(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积液量少于治疗前,观察组盆腔积液量少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包块直径小于治疗前,观察组包块直径小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HO-1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O-1和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4/46)]与常规组[13.04%(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头孢羟氨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上,加用妇宝颗粒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O-1、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69.
170.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CHC患者82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和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采用RT- PCR法检测血清 HCV RNA,采用全基因序列测定法行病毒基因分型。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47.9±19.7)U/L,显著低于对照组【(63.5±21.2)U/L,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55.5±2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25.8)U/L,P<0.05】;观察组EVR、ETVR和SVR分别为48.8%、63.4%和70.7%,与对照组的41.5%、53.7%和65.8%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8例观察组非HCV Ⅰ型感染者EVR、ETVR和SVR分别为88.9%、94.4%和88.9%,显著高于同组23例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2.2%、60.9%和52.2%, P<0.05),而与对照组15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6.7%、93.3%和73.3%, P>0.05);观察组SVR12为87.8%(36/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30/41,P<0.05)。结论 应用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CHC患者近期疗效达到,但远期疗效似优于标准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