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41篇
  免费   1702篇
  国内免费   406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592篇
妇产科学   415篇
基础医学   760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13917篇
内科学   2093篇
皮肤病学   165篇
神经病学   490篇
特种医学   10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099篇
综合类   15994篇
预防医学   7723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9747篇
  130篇
中国医学   2278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1061篇
  2022年   1038篇
  2021年   1322篇
  2020年   1625篇
  2019年   1382篇
  2018年   642篇
  2017年   1473篇
  2016年   1456篇
  2015年   1842篇
  2014年   3746篇
  2013年   3463篇
  2012年   3959篇
  2011年   4180篇
  2010年   3657篇
  2009年   3324篇
  2008年   3417篇
  2007年   3256篇
  2006年   3016篇
  2005年   2884篇
  2004年   2147篇
  2003年   1850篇
  2002年   1325篇
  2001年   1177篇
  2000年   892篇
  1999年   790篇
  1998年   560篇
  1997年   523篇
  1996年   439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洛阳东方医院行PCI的14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时间将其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各74例,急诊组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择期组发病后7~14 d行择期PCI,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肌损伤程度、血管内皮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行PCI前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5 h,两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对比,急诊组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前,两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后7 d,急诊组ET-1、vWF水平高于择期组,NO水平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与择期PCI均可开通AMI患者梗死冠脉,而急诊PCI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个性化疼痛护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数字评分法(NRS)所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对医院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的短期效应,探讨大气颗粒物对人群健康的急性危害。方法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2014~2016年成都市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的短期效应,并在不同年龄组(<65岁组和≥65岁组)中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成都市区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6.47 μg/m3和109.35 μg/m3。在非意外创伤急诊全人群中,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在滞后1 d时最大,PM2.5和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急诊人次数分别增加0.634%(95%CI: 0.273%~0.997%)和0.413%(95%CI: 0.166%~0.660%)。在≥65岁组中,调整全部气态污染物(SO2+NO2+CO+O3)的影响后, PM2.5和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滞后1 d的急诊人次数分别增加1.439%(95%CI:0.599%~2.287%)和 1.150%(95%CI:0.566%~1.738%)。结论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升高与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数呈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健康的急性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994.
罗东  赵海云  徐超  彭飞  曹钰  姚蓉 《西部医学》2019,31(12):1901-1905
目的 分析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及就诊特点,为进一步明确救治重点、优化急诊流程、优化及合理使用急诊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调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HIS系统2017年1月1日0:00~2017年12月31 日23:59急诊就诊共计20856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诊断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种类、是否住院等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856例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组以青年组(45.97%)急诊就诊率最高;一年四季中夏季(26.63%)就诊量最多,春季(23.46%)最低;8月(9.58%)为急诊就诊月高峰,4月(7.49%)为低谷期;急诊就诊量星期时间点波动(14.02%~14.59%)不明显,周末效应不明显;急诊全天1小时高峰时段为20:00~21:00时,4小时高峰时段为18:00~22:00时;疾病谱中以外伤(2330%)、消化系统(21.25%)、其他类(1429%)为前三位病种。全年急诊就诊患者住院率明显高于同期门诊患者住院率。结论 该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有一定的规律性,医院可考虑根据该规律提前增排加强班。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排名前位系统疾病的诊治流程进行优化及学习,并加强急诊外科建设。  相似文献   
995.
王纯睿  袁喆  周泓羽  杨政 《西部医学》2019,31(4):535-539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483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WHONET5.6及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常见于伴多种易患因素的老年患者,下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CREKp感染死亡率高,多合并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3年来ICU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程度上升,特别是CREKp菌株分离逐渐增加且呈泛耐药特点,仅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结论 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病率高且病情重,CREKp感染死亡风险高,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治疗上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选择适当抗菌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6.
陈静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9,40(11):1291-129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重症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常存在多种致DVT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长期静脉置管、制动、机械通气、输血治疗等。研究~([2])表明,需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样本要求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试验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试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急诊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急诊急腹症患者疼痛、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218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9)和观察组(n=10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状况,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VAS评分和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基本相当(P>0.05),护理后其疼痛均明显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VAS、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急救能力及沟通能力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急诊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中,不但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的38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检测的情况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检测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检验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可帮助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故可作为临床急诊检验常规的检验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多发外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多发外伤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型院前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救治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至医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入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前的病死率、并发症率、救治后6个月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结局有利,是一种优秀的院前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