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67篇
  免费   10990篇
  国内免费   4951篇
耳鼻咽喉   491篇
儿科学   3197篇
妇产科学   579篇
基础医学   5101篇
口腔科学   331篇
临床医学   52154篇
内科学   29701篇
皮肤病学   814篇
神经病学   10864篇
特种医学   76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9篇
外科学   12428篇
综合类   104915篇
预防医学   22091篇
眼科学   1929篇
药学   49924篇
  693篇
中国医学   31850篇
肿瘤学   3530篇
  2024年   1732篇
  2023年   6703篇
  2022年   5864篇
  2021年   8140篇
  2020年   7860篇
  2019年   8390篇
  2018年   3475篇
  2017年   7773篇
  2016年   8055篇
  2015年   9172篇
  2014年   17084篇
  2013年   16593篇
  2012年   19348篇
  2011年   20690篇
  2010年   19230篇
  2009年   17864篇
  2008年   19183篇
  2007年   18199篇
  2006年   16371篇
  2005年   17617篇
  2004年   15965篇
  2003年   16853篇
  2002年   12225篇
  2001年   10511篇
  2000年   7783篇
  1999年   5519篇
  1998年   4850篇
  1997年   4009篇
  1996年   2965篇
  1995年   2358篇
  1994年   1622篇
  1993年   980篇
  1992年   878篇
  1991年   794篇
  1990年   502篇
  1989年   494篇
  1988年   208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对照组,以2017年5—11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接受急性冠脉介入治疗的AMI老年患者334例,记录其一般人口资料、住院情况、既往病史等相关数据,全部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根据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障碍组(LVEF≤40%)与对照组(LVEF40%),对比两组相关资料数据,将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影响老年AMI患者LVSD的危险因素。结果 334例老年AMI患者中51例发生LVSD,发生率为15.27%。LVSD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龄、女性占比高、入院心率过快、收缩压过低、既往有房颤史。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高表达,前白蛋白(PAB)低表达,入院心率过快、收缩压偏低,新发房颤等可能是影响老年AMI患者合并LVSD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hs-CRP、cTnI高表达,PAB低表达,入院心率高、收缩压低、新发房颤均可能是AMI合并LVSD的危险因素,其中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其防治,以减少AMI患者住院期间LV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36-13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以及情感职能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选入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护理,护理健康教育方法组用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急性胰腺炎病因机制认知、临床表现和症状认知、常见并发症认知、复发预防认知;护理前后自我监测能力、定期复查、遵医行为;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护理健康教育方法组满意程度、自我监测能力、定期复查、遵医行为、急性胰腺炎病因机制认知、临床表现和症状认知、常见并发症认知、复发预防认知、腹部疼痛缓解时间方面相比常规护理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观察精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5.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便秘、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精细护理,可降低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00-430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儿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镇静效果、疼痛程度、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儿童行为量表疼痛程度(FIAC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动态顺应性(Crs)水平高于对照组,气道分压(PIP)、呼吸频率(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ARDS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咪达唑仑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提升呼吸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