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40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30滴/min,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72%、92%,对照组为50%、74%,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可较好地改善CR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补气行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63例,行常规治疗下,对照组加用消心痛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行补气行气活血化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N95.3%,对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补气行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3.
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心血瘀阻证形成过程的代谢产物组学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饲料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结合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血瘀阻证形成的3个阶段。以血脂增高为血瘀证前期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亚血瘀证期组,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结扎冠状动脉为心血瘀阻证组,每组8只。另取24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个阶段8只。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结果 (1)在鉴定出的32中代谢产物中与心血瘀阻证形成过程密切相关依次是柠檬酸、胆固醇、肌醇、鸟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硬脂酸、乳酸、尿素、亮氨酸、亚油酸、甘露糖。(2)3个阶段代谢标志物,血瘀证前期:硬脂酸、乳酸(正相关),甘露糖(负相关);亚血瘀证期:鸟氨酸、脯氨酸、肌醇(正相关),异亮氨酸(负相关);心血瘀阻证:亮氨酸、异亮氨酸、柠檬酸(正相关)、乳酸(负相关)。结论血瘀证前期高脂饮食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机体启动抗炎;亚血瘀证期持续高脂饮食所导致的尿素循环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血管形态改变、肝脏功能障碍;心血瘀阻期急性心肌缺血后引起的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44.
李飞 《新中医》2016,48(10):16-18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2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血小板凝聚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85.19%,高于对照组的62.96%和59.26%。2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小板凝聚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凝聚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3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绞痛程度,促进心电图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凝聚率。  相似文献   
45.
马小琴 《新中医》2016,48(6):9-10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硝酸甘油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硝酸甘油片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观察组在硝酸甘油片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柴胡疏肝散。2组疗程均为20天。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硝酸甘油片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6.
47.
张国芳  袁清茹  谢豪杰 《新中医》2022,54(24):42-4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饮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 例心血 瘀阻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 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 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率(HR)] 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 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 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心功能指标HR、LVDD、LVE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HR、LVDD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VEF 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 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 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48.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结果,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或心血瘀阻并兼证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耗氧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血府逐瘀汤有明显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增进冠脉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有关。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50.
不稳定心绞痛中医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关系密切。近20a来,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多着眼于稳定性心绞痛,对不稳定心绞痛关注较少。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与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胰岛素抵抗是否存在差别?不稳定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是否有内在联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中医药防治不稳定心绞痛工作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