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03篇
  免费   3961篇
  国内免费   3475篇
耳鼻咽喉   202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220篇
基础医学   3154篇
口腔科学   477篇
临床医学   11421篇
内科学   9807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2769篇
特种医学   39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8243篇
综合类   25390篇
预防医学   3270篇
眼科学   525篇
药学   10002篇
  123篇
中国医学   7325篇
肿瘤学   2066篇
  2024年   457篇
  2023年   1624篇
  2022年   2001篇
  2021年   1974篇
  2020年   1559篇
  2019年   1839篇
  2018年   919篇
  2017年   1633篇
  2016年   1943篇
  2015年   2283篇
  2014年   3408篇
  2013年   3396篇
  2012年   4570篇
  2011年   5222篇
  2010年   5009篇
  2009年   5104篇
  2008年   5352篇
  2007年   4755篇
  2006年   4864篇
  2005年   5143篇
  2004年   4301篇
  2003年   3752篇
  2002年   3206篇
  2001年   2814篇
  2000年   2306篇
  1999年   1911篇
  1998年   1630篇
  1997年   1389篇
  1996年   1258篇
  1995年   1003篇
  1994年   805篇
  1993年   578篇
  1992年   397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22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急性肺栓塞时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后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脏肌钙蛋白T(cTnT)与肌红蛋白(Mb)含量变化,探讨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建立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监测栓前、栓后5、30min,1、2h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及栓后4h血清cTnT与Mb含量。结果急性肺栓塞后血清cTnT与Mb含量升高。急性肺栓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下降,肺血管栓塞后15~30min降至最低值,30min后趋于平稳。右冠血流量下降程度与肺栓塞面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及血清心肌结构蛋白含量升高为急性肺栓塞继发心肌缺血改变提供了直接证据。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影响急性肺栓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63.
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中原医刊》2006,33(23):24-25
目的观察各级心功能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伴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9例心脏病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成4组,测定空腹血清甲状腺激素,观察统计各级心功能组T3、T4、TSH值的变化规律,并对38例符合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NTIS)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0例):常规抗心力衰竭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乙组(18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及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峰与A峰比(E/A),6m in步行距离,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次数,T3、T4水平,平均心率变化。结果血清T3、T4水平随心功能减退而逐渐降低,各级心功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H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级、II级组与III级、IV级组NIT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治疗后LVEF、E/A及6m in步行距离均有提高,LVDd缩小,T3、T4纠正接近正常(P<0.01),尤以甲组显著;两组治疗后LVEF、E/A、6m in步行试验、LVDd和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住院率及病死率均低于乙组(P<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中T3、T4水平随心功能减退而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能反映心功能状况,小剂量甲状腺激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伴低甲状腺素水平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其心功能,并降低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且对心率无增快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4.
胆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子凯  司秋霞 《中原医刊》2006,33(14):86-87
冠心病是内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而胆道疾病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胆心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当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心电图(ECG)有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时,很容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将17例胆道疾病引起的胆源性心前区疼痛误诊为冠心病的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心肌的病理改变及脑再灌注对心肌病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对照组,每组再分成0,6,12,24,48,72h组,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脑组织坏死面积和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在大鼠脑缺血组随着时间延长脑坏死面积逐渐增大,至12h达高峰(P〈0.05),之后有逐渐下降趋势;再灌注组脑坏死面积在24,48h(P〈0.01)及72h(P〈0.05)脑坏死面积明显减少;在脑缺血组心肌病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部分可见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等病理改变,再灌注组心肌的纤维变性、灶状坏死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脑缺血可引起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部分可见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等病理改变;脑缺血再灌注可保护脑组织,但使心肌的病理改变加重,加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6.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生物学特性,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以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抗细胞黏附治疗。  相似文献   
67.
在结肠灌注透析清洁肠道时,只有使插入肛门的探头入水管进入肛门≥50cm才能更好地使洗肠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达到充分清洁肠道的效果。在操作中,常遇到插管不顺利的情况。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插管成功率,我院2006年1-4月在结肠灌注透析清洁肠道时,采用了开机后插入入水管的  相似文献   
68.
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防止移植肝脏再感染HBV的方法,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OLT)的手术禁忌症。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拉夫米啶(LAM)的广泛应用HBV相关肝脏疾病的患者接受OLT术后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经单根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CS)顺行性/逆行性同时心肌灌注(SARC)的效果。方法将离体猪心分别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中的1支和CS行SARC,再依次向动、静脉灌注通路内注入磁共振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心肌内造影剂的分布以及对非灌注冠状动脉回流液进行分析,评估心肌灌注效果。结果SARC期间经单根冠状动脉注入Gd-DTPA不但使其支配区域磁共振信号增强,而且其余2根非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域信号也增强(包括右心室游离壁);而SARC期间经CS注入Gd-DTPA只引起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变亮,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和右心室游离壁的信号强度无改变。SARC期间非灌注冠状动脉收集的回流液速度分别为:LAD 10.5~17.7ml/min,LCX 9.7~15.2ml/min,RCA 4.7~7.8ml/min。结论经单根冠状动脉和CS同时灌注可以提供全面均匀的心肌灌注,足以防止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发生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狭窄部位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比较术前、术后狭窄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34个月。结果 术后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但有脑出血的发生。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值得选择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治疗方法之一;多个部位支架置入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手术的技巧以及严格的适应证掌握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特别要警惕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注意患者的心理评价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