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8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90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9篇
  1篇
中国医学   377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术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与一般癃闭有别。笔者以为术后癃闭临床以虚证居多,治疗应区别于一般癃闭。自1999年~2002年间,笔者使用自拟开闭汤治疗术后癃闭2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2.
长期以来,在有关虚证的病机及其治法问题上,一直认为虚可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减退,防御能力低下,治疗以“虚者补之”为原则,具体以补五脏气血阴阳为法。笔者认为,这仅是虚证病机及其治法的一个方面,而实际上,虚证尚有深层次的病机及其特点,治疗上也有其针对性。兹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14证的病机特点众所周知,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强弱。而影响正气强弱的因素,包括外感、内伤及久病正气不复等,都可损伤人体的精气血津液,日久形成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若…  相似文献   
93.
胃脘痛肝郁脾虚证相关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流量计对73例胃脘痛肝郁脾虚证患者通过相关穴位测定其皮肤微循环流量改变,近取脾、胃经募穴、背俞穴;远取脾、胃经输穴、合穴。结果表明,胃脘痛肝郁脾虚证Ⅰ、Ⅱ型相关各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值均非常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该病证病理机制之一在于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其中,足三里穴具有相对特异性:1.该病证足三里穴流量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脾虚为主的Ⅱ型比肝郁为主的Ⅰ型该穴流量值明显减低;3.Ⅱ型组内各穴流量值以该穴为最低。可见该穴在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最为敏感,并为针灸治疗该病证优选穴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4.
心系疾病心气虚证的心功能指标判别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心系疾病的心气虚、非心气虚患者(各30例)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进行了心功能检测,将所得数据应用两类判别方法,建立了心气虚证诊断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度为85%,对于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心气虚证具有较实际的临床意义,更重要的是使证型诊断的计量化、标准化、客观化得以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95.
脾虚证的临床和实验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脾虚证的临床和实验免疫研究进展沈华关崇芬(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从脾虚入手,进行脾本质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西医结合证本质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普遍认为中...  相似文献   
96.
检测4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39例慢支隐性肺证患者及36例正常人外周血、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T淋巴细胞亚群(OKT8)、皮质醇及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TXB2/PGF1a。结果表明:肺气虚证局部NEIS紊乱较明显,它与AM分泌的TXB2和PGF1a有关。隐性肺证局部病理生理变化较轻,局部与整体NEIS功能相互作用,尤其是整体对局部的调节稳定作有更加明显,而AM产生炎症介质对局部NEIS破坏的作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97.
壮医药线点灸三种手法对脾虚证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壮医药线点灸轻、中、重3种手法对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轻、中、重3组,每组20例。其中轻法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轻手法治疗,中法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中手法治疗,重法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重手法治疗。结果:3种手法对脾虚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及唾液负荷分泌水平均有改善作用(P<005),其中中、重法效果较轻法优(P<005)。3种手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0%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轻、中、重3种手法对脾虚证确有疗效,且疗效与施术手法有关。  相似文献   
98.
研究观测了壮医药线点灸龙氏配穴治疗组,脐周配穴治疗组,脾愈配穴治疗组3种不同配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外周血细胞,血红蛋白及T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并设立了正常对照组及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结果表明:脾虚大鼠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但3种不同配穴其治疗效果不五。  相似文献   
99.
脾的中西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武华 《江苏中医》1998,19(6):45-46
对近20年来关于脾本质和脾虚证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从中医藏象学说而言,脾胃的功能远非“大体就是现代生理学中消化道的生理功能”可笼统概括。对脾虚证的研究企图寻找西医意义的特异性指标,有违中医基础理论,对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至今成效甚少,值得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00.
下法在虚证中运用体会赵光明(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泰兴225400)关键词虚证肺痨紫斑胸痹肺胀下法通腑泻下法不仅在急、重、危、实证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治疗虚证方面也广泛运用。医圣张仲景早在东汉末年就运用大黄虫丸治疗血痹虚劳,《医方考》用白劳丸〈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