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78篇
  免费   2809篇
  国内免费   2321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309篇
妇产科学   372篇
基础医学   2265篇
口腔科学   1499篇
临床医学   5999篇
内科学   3085篇
皮肤病学   257篇
神经病学   1112篇
特种医学   14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449篇
综合类   12279篇
预防医学   3561篇
眼科学   433篇
药学   6770篇
  170篇
中国医学   3156篇
肿瘤学   2071篇
  2024年   426篇
  2023年   1460篇
  2022年   1743篇
  2021年   2027篇
  2020年   1563篇
  2019年   1499篇
  2018年   789篇
  2017年   1249篇
  2016年   1391篇
  2015年   1608篇
  2014年   2085篇
  2013年   2136篇
  2012年   2747篇
  2011年   2675篇
  2010年   2407篇
  2009年   2332篇
  2008年   2356篇
  2007年   2064篇
  2006年   1823篇
  2005年   1806篇
  2004年   1524篇
  2003年   1319篇
  2002年   1108篇
  2001年   1048篇
  2000年   827篇
  1999年   715篇
  1998年   595篇
  1997年   579篇
  1996年   586篇
  1995年   587篇
  1994年   518篇
  1993年   379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297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型的药物转运载体——分泌颗粒类似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转运系统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将药物分子包装成高浓度,然后按预定的时间和空间释放。分泌颗粒的特性正好符合这一要求。Needham等从分泌颗粒中得到启示,将聚合物-凝胶科学与脂化学巧妙地结合,构建出了一种分泌颗粒类似物,这种物质能在一定时间内贮存药物,当受到适当外来刺激时可以迅速释放出药物。  相似文献   
992.
钦富华  胡英  高建青  夏晓静  郑弟 《中国药房》2012,(45):4263-4266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用于脉冲式释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用S/O/W(Solid-in-oil-in-water)法和S/O/O(Solid-in-oil-in-oil)法制备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比较2种方法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形态、包封率及载药量等,并考察2种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S/O/W法和S/O/O法制备的微球均圆整、无粘连、形态良好,但S/O/W法制备的微球表面较为平整,而S/O/O法表面均匀分布有较大的凹陷。S/O/W法制备的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包封率分别为(60.15±5.95)%、(49.50±3.69)%,载药量分别为(2.56±0.25)%、(2.10±0.16)%,10h内药物释放均为10%左右,而后随着聚合物的降解药物的释放量突然增加;S/O/O法所制微球包封率分别为(84.36±1.11)%、(77.94±1.42)%,载药量分别为(3.58±0.05)%、(3.31±0.06)%,24h内药物释放均可达50%左右,而后呈现较为平稳的释放行为。S/O/O法制备的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均较S/O/W法高;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药物释放呈现一定的脉冲行为,其中PLGA(75:25)微球体外释放行为受微球粒径的影响较大。结论: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具有一定的脉冲式释药效果,微球的粒径最好控制在120μm以下。  相似文献   
993.
胱抑素C/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莉  陈正徐  李曼 《安徽医药》2011,15(4):457-458
目的建立胱抑素C/肌酐比值的参考值范围以及在糖尿病肾病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检测120例健康人员和65例糖尿病患者的尿胱抑素C、肌酐、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等指标,按α1-MG的检测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升高两组,胱抑素C/肌酐比值参考值范围按CLSI C28-A2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胱抑素C/肌酐比值参考值范围为0.7~8.5 mg·mol-1CR,胱抑素C/肌酐比值在肾小管功能受损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胱抑素C/肌酐比值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管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尼莫地平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模拟人体肠液的环境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出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优化制备工艺和处方,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9.56μm,载药量为17.82%,包封率为52%。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对其进行拟合。结论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壳聚糖微球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微生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常见口腔菌群的变化,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变化相关性。方法 91例研究对象按是否溃疡及愈合分为发病组、愈合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G+c)、革兰氏阴性球菌(G-c)、革兰氏阳性杆菌标(G+b)、革兰氏阴性杆菌(G-b)及链球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数量在不同组的差异性。结果三组比较,革兰氏阴性球菌及链球菌、韦荣氏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患者微生物菌群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微生态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在治疗口腔疾病应该重视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方法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三连活菌片(商品名:金双歧,规格0.5克/片,内蒙古双奇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后观察腹泻次数、大便性状、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金双歧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不仅使腹泻迅速恢复,而且其平均病程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结论 微生态制剂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几种抗菌药物新剂型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槐芾  陈茂蓉 《医药导报》2000,19(6):541-543
目的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抗菌药物新剂型在细胞、组织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方法 :按抗菌药物的脂质体、纳米球、微球、微囊分别介绍。结果 :抗菌药物脂质体、纳米球、微球等可提高感染细胞或组织的药物浓度 ,同时具有缓释特性 ,延长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结论 :新型给药系统具有靶向性 ,增强抗菌活性 ,降低毒性 ;一些抗菌药物适合制成脂质体、纳米球等新剂型  相似文献   
998.
张祥  孙亚楠  丁启  刘力  鲁传华 《中国药房》2014,(41):3895-3897
目的:制备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羧甲基玉米朊为肠溶材料,与阿司匹林按2∶1混合,加入乙醇作为黏合剂,采用挤压滚圆法制备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以阿司匹林微丸作为参比制剂,考察受试制剂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灌胃给予15 mg/kg后在大鼠体内48 h内的药动学特征和4 h(前2 h在人工胃液中,后2 h在人工肠液中)内的体外释放度(n=5)。结果:所制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粒径为1 mm,规格为每丸3 mg。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12.63±0.60)、(2.42±0.61)h,tmax:(11.07±1.10)、(3.41±0.84)h,cmax:(34.45±5.33)、(45.78±3.30)μg/ml,AUC0-∞:(613.52±41.14)、(550.69±34.44)μg·h/ml;与参比制剂比较,受试制剂的t1/2β、tmax、AUC0-∞均明显增加,cmax明显减小(P<0.05)。参比制剂2 h的累积释放度为87%,受试制剂2 h的累积释放度为1.7%、3 h的累积释放度达100%。结论:成功制得体外释放符合肠溶制剂要求的羧甲基玉米朊阿司匹林肠溶微丸。  相似文献   
999.
朱晓玲 《中国药业》2008,17(14):50-50
目的研究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探索缩短蒸馏时间的方法。方法以L(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考察药材粉碎度、加水量、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药材粉碎度、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出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20目以下莪术粉、药:水(1:20)、提取时间4h.结论莪术适当粉碎并提高加水量,可提高挥发油提取率,并缩短蒸馏时间。  相似文献   
1000.
艾叶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3.72%。结论艾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桉油精(49.09%)、松油醇(6.64%)、樟脑(4.64%)、冰片(3.38%)、α-蒎烯(2.61%)、反式石竹烯(2.46%)、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乙基)-环丙并[1,2]环戊并[1,3]苯(1.98%)、邻聚伞花素(1.47%)、对-(孟)-1-烯-4-醇(1.26%)、7(11)-桉叶烯-4-醇(1.0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