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37篇 |
免费 | 306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63篇 |
基础医学 | 126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778篇 |
内科学 | 460篇 |
皮肤病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1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26篇 |
综合类 | 2210篇 |
预防医学 | 539篇 |
眼科学 | 39篇 |
药学 | 2167篇 |
39篇 | |
中国医学 | 312篇 |
肿瘤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318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297篇 |
2013年 | 363篇 |
2012年 | 476篇 |
2011年 | 509篇 |
2010年 | 533篇 |
2009年 | 469篇 |
2008年 | 480篇 |
2007年 | 396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69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吉林医学》2020,(3)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取30例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分为每组各1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治疗成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66.67%比较,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恶心呕吐1例、失眠0例、眩晕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恶心呕吐1例、失眠1例、眩晕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除常规治疗方式外,采用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得以缩短、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得以缩短,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呈现新的增长,说明联合各用药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纳布啡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镇痛效果和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男性患者86例,其中年龄27~77岁,体质量46~72kg,TNM分期Ⅰa~Ⅲc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3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毕送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清醒后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 1mg/kg,C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记录两组患者入恢复室时(T0)、清醒时给药前(T1)、给药后5min(T2)、给药后30min(T3)的MAP、HR、RR、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在T1~T3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躁动镇静评分(RASS评分)和导尿管膀胱相关刺激征评分(CRBD评分);记录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舌后坠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TNM分期、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和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8. 264,113. 452,P<0. 05),与T0比较,C组MAP、HR在T1~T3时间点均升高,N组MAP、HR在T1时间点升高,两组RR在T1~T3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C组比较,N组MAP、HR在T2和T3时间点均降低(P<0. 05)。两组患者在T1时VAS、PASS及CRB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C组比较,N组在T2和T3时VAS、PASS及CRBD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2和T3时VAS、PASS及CRBD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发生舌后坠的情况N组有2例(4. 7%),C组有4例(9.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717,P>0. 05)。结论 纳布啡可减轻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疼痛程度,预防和降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严重程度,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比较布托啡诺与传统方法治疗肾及输尿管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肾及输尿管绞痛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布托啡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哌替啶加阿托品治疗,均为单次肌内注射。比较两组绞痛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显效18例,占81.8%;有效4例,占18.2%;总有效率100.O%。对照组显效17例,占81.0%;有效4例,占19.0%;总有效率1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观察组用药30min内起效17例,占77.3%;用药30~60min内起效5例,占22.7%。对照组用药30min内起效16例,占76.2%;用药30~60min内起效5例,占23.8%。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3)观察组24h内因疼痛复发复诊2例,占9.1%;对照组为7例,占33.3%。两组24h内复诊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4)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4例、嗜睡8例、头痛3例、心悸1例;总发生26例次。对照组出现口干14例、嗜睡11例、头痛9例、心悸4例;总发生38例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次肌内注射布托啡诺能够有效缓解肾及输尿管绞痛,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开胸暴露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仅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S组和IR组于缺血前10 min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kg,随后以5 ml·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布托啡诺预先给药组(B组)缺血前10 min经股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5μg/kg,余处理同IR组;Nor-BNI组(N组)缺血前20 min经股静脉注射选择性K受体阻断剂Nor-BNI 2 mg/kg,余处理同B组;格列本脲组(G组)缺血前10 min经股静脉注射KATP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1 mg/kg,余处理同B组.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股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浓度;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区及心肌缺血区,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升高(P<0.05);与IR组比较,B组、N组和G组血清TNF-α、IL-6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与B组比较,N组和G组血清TNF-α、IL-6浓度升高,IL-10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结论 布托啡诺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激活κ受体和KATP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对肾脏球旁器颗粒细胞(JGG)肾素分泌的调节作用。 方法 将小鼠肾脏致密斑细胞株(MMDD1)种植在特殊滤器上,滤器上下(细胞顶侧和基底侧)分别用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胞,改变细胞顶侧培养基中钠离子、氯离子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滤器上、下PGE2浓度。腹腔注射卡托普利(30 mg/kg)前后,放射免疫法测定野生型和环氧化酶基因敲除(COX-2-/-)小鼠血浆肾素活性(PRA)变化;原代分离COX-2-/-小鼠JGG,测定细胞上清肾素活性及其对PGE2刺激的反应。实时定量PCR测定低肾素(JGG细胞特异性Gsα基因缺失)小鼠肾脏皮质COX-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皮质COX-2蛋白表达。代谢笼中留取24 h尿,ELISA方法测定PGE2水平。 结果 (1)低氯刺激能使致密斑细胞分泌PGE2,不论基底侧还是细胞顶端PGE2浓度均显著增加(均P < 0.05);但AngⅡ对致密斑分泌PGE2没有显著影响;(2)COX-2-/-小鼠基础PRA[(378.3±96.4)比(1115.0±210.0) ng AngI8226;ml-18226;h-1,P = 0.0051,n=10]和JGG细胞肾素分泌[(153.7±14.7)比(672.4±129.0) ng AngI8226;ml-18226;h-1,P = 0.0162,n=3]显著低于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卡托普利能刺激COX-2-/-小鼠PRA增加32.8倍;PGE2能部分恢复COX-2-/-小鼠原代JGG细胞分泌肾素功能;(3)PGE2受体EP4耦联的Gsα基因敲除的低肾素小鼠,肾脏皮质COX-2 mRNA表达增加(8.07±1.08)倍(n=6,P = 0.0022),免疫组化显示致密斑和远端小管COX-2蛋白表达增加,24 h尿PGE2分泌增加[(1235±152) pg/24 h 比(385±140) pg/24 h,P = 0.0065]。 结论 致密斑PGE2直接受低氯调节,COX-2-/-小鼠基础肾素减少;下游的AngⅡ能直接作用于JGG细胞而不是致密斑负反馈调节肾素分泌。阻断JGG细胞自身的肾素产生(Gsα基因敲除)后,能负反馈上调致密斑的COX-2表达,故COX-2-PGE2-肾素在球旁器存在近距离精确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持续静脉镇痛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用于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开胸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在手术结束前30 min,A、B两组均于硬膜外腔注入含吗啡2 mg的0.25%布比卡因6 ml,并接PCA镇痛泵。A组为静脉镇痛,含氯诺昔康0.8 mg/kg;B组为硬膜外镇痛,含0.5%布比卡因20 ml,吗啡0.1 mg/kg。记录各组的疼痛强度值(VAS评分)、术后36 h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且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氯诺昔康静脉持续镇痛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其镇痛效果更强,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嘧啶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颈丛阻滞麻醉并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氟芬合剂;观察组于颈丛阻滞麻醉前5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颈丛阻滞成功后予以右美托嘧啶0.2~0.4μg/(kg.h)持续泵注。观察两组入室时、神经阻滞时、切皮时、分离肿瘤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MAP、HR及OA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MAP水平在分离肿瘤时、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R、OAA/S评分在切皮时、分离肿瘤时和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嘧啶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术中,麻醉效果优于颈丛阻滞麻醉并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氟芬合剂。 相似文献
79.
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目的 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镇痛对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ASAⅠ~Ⅱ级静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1 2例。Ⅰ组用 0 .0 3%吗啡PCA镇痛 ;Ⅱ组用 0 .0 2 4 %氯诺昔康PCA镇痛 ;Ⅲ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测定诱导前、拔管前、术后 2 4h、术后 72h血浆内毒素、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及游离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结果 内毒素含量各组术后均明显升高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CRP术后均升高 ,但术后 2 4hⅡ组升幅最小 (P <0 .0 5 )。术后 72hⅠ、Ⅱ组IL 2仍降低 (P <0 0 5 ) ,Ⅲ组已恢复 (P >0 0 5 )。术后 2 4hⅠ、Ⅱ组IL 6升幅则较Ⅲ组少(P <0 0 5 )。Ⅱ组L 1 0术后升幅较Ⅰ、Ⅲ组显著 (P <0 0 5 )。术后 2 4hⅠ、Ⅱ组sIL 2R术后升高较Ⅲ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氯诺昔康术后镇痛控制炎性应激反应比吗啡有效 ,能较好地维持细胞因子平衡 ,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择期行腹部手术并自愿使用自控镇痛的患者12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63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镇痛,48h内连续观察患者PCA按压次数、VAS评分,并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h、4h、8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0~2h、2~4h、4~8h、8~12h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46.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可减轻副反应,还可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