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67篇 |
免费 | 1054篇 |
国内免费 | 4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篇 |
儿科学 | 36篇 |
妇产科学 | 134篇 |
基础医学 | 397篇 |
口腔科学 | 100篇 |
临床医学 | 3128篇 |
内科学 | 622篇 |
皮肤病学 | 88篇 |
神经病学 | 313篇 |
特种医学 | 4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150篇 |
综合类 | 6322篇 |
预防医学 | 1365篇 |
眼科学 | 67篇 |
药学 | 3147篇 |
52篇 | |
中国医学 | 8712篇 |
肿瘤学 | 6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519篇 |
2022年 | 630篇 |
2021年 | 911篇 |
2020年 | 598篇 |
2019年 | 602篇 |
2018年 | 269篇 |
2017年 | 492篇 |
2016年 | 599篇 |
2015年 | 751篇 |
2014年 | 1326篇 |
2013年 | 1032篇 |
2012年 | 1396篇 |
2011年 | 1435篇 |
2010年 | 1394篇 |
2009年 | 1409篇 |
2008年 | 1552篇 |
2007年 | 1332篇 |
2006年 | 1243篇 |
2005年 | 1405篇 |
2004年 | 1075篇 |
2003年 | 987篇 |
2002年 | 902篇 |
2001年 | 710篇 |
2000年 | 604篇 |
1999年 | 519篇 |
1998年 | 545篇 |
1997年 | 404篇 |
1996年 | 439篇 |
1995年 | 375篇 |
1994年 | 282篇 |
1993年 | 163篇 |
1992年 | 149篇 |
1991年 | 139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156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我院于2003年5月-2006年11月对37例跟骨疼痛症病人经保守疗法无效后,行跟骨髓内穿刺减压术,其中30例获1~3年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2.
“红朋友”要来之前,难受的肿胀,暴饮暴食,以及如云霄飞车般起伏的情绪,有时很难用言语去形容那有多糟糕。下腹隐痛和落不掉的经血更是令人痛不欲生。稍可安慰的是,痛苦的不只你一人。在生理期前后的两三天之间,上述这种“经前症候群”随时都会发生,症状可能持续一、两天或更久。 相似文献
83.
84.
28例肢痛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28例肢痛性癫痫患者的临床与脑电图变化,男15例,女13例,发病年龄为1~56岁,平均为18.4±37岁。临床表现为单肢或偏侧肢体,以及膝、肘关节发作性疼痛,脑电图改变明显,轻度异常14例,中度异常8例,重度异常2例。大部分患者服药后15天至1月症状缓解。认为肢痛性癫痫脑电图异常率高,抗癫痫治疗效果良好,脑电图检查可以作为该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注射自拟消痛液治疗尾部痛患者4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例,女3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3岁,平均425岁。其中20岁以下3例,21~40岁15例,41~60岁19例,61~73岁5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13年,平均1年3个月。有外伤史24例,无明显外伤史18例。12 诊断标准〔1〕 依据患者有或无外伤史,尾部痛或向周围放射,牵拉、挤压尾骨尖端疼痛加重;经肛门直肠检查,骶尾关节处有不正常活动、压痛,或尾骨周围压痛,诊断即可成立。必要时作X线摄片,排除尾椎有否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87.
88.
89.
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其痛阈的变化及前列腺素对其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注射STZ后第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的伤害性爪回缩阈值显著降低,即已产生痛过敏。第5周时组时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消炎痛,糖尿病痛过敏大鼠的NPWT明显升高,而皮内注射外源性PGE1、PGE2和PGD2后,它们使两组大鼠的NPWT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提示PGs在大鼠糖尿病痛过敏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
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的观念认为 ,从感觉到知觉 ,疼痛和疼痛调节是单纯由神经元所介导的。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 (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因其没有轴突 ,不能进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一直没有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但是这个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研究表明脊髓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痛的发生和维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已有大量的实验证实胶质细胞可能是多种疾病所导致的疼痛中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提示胶质细胞可能广泛地参与了病理性痛的产生以及其他的感觉现象。胶质细胞在疼痛加工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发现大大推进了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