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95篇
  免费   4413篇
  国内免费   4370篇
耳鼻咽喉   223篇
儿科学   656篇
妇产科学   296篇
基础医学   3858篇
口腔科学   523篇
临床医学   13543篇
内科学   11441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6017篇
特种医学   45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9036篇
综合类   29019篇
预防医学   3673篇
眼科学   579篇
药学   11422篇
  156篇
中国医学   8104篇
肿瘤学   239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28篇
  2023年   1870篇
  2022年   2345篇
  2021年   2917篇
  2020年   1934篇
  2019年   2158篇
  2018年   1093篇
  2017年   1972篇
  2016年   2406篇
  2015年   2775篇
  2014年   4016篇
  2013年   4110篇
  2012年   5534篇
  2011年   6202篇
  2010年   5864篇
  2009年   5938篇
  2008年   6331篇
  2007年   5624篇
  2006年   5606篇
  2005年   6174篇
  2004年   5113篇
  2003年   4206篇
  2002年   3747篇
  2001年   3339篇
  2000年   2664篇
  1999年   2255篇
  1998年   1880篇
  1997年   1548篇
  1996年   1397篇
  1995年   1105篇
  1994年   905篇
  1993年   597篇
  1992年   438篇
  1991年   367篇
  1990年   309篇
  1989年   24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1]。有效防治EGVB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进步,内镜下治疗EGVB在控制出血和预防再出血方面疗效确切,成为处理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目前内镜治疗 EGVB 主要包括硬化剂注射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sclerotherapy, EVS)、套扎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联合EVS和EVL治疗等。本文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EVB)不同内镜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与单独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再出血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8月,并辅以手工检索有关EVL和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 ,采用Revman 5.2.5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60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01例,对照组299例。试验组使用EVL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EVL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明显降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OR=0.29,95%CI(0.16,0.54),P<0.0001];随访期内两组总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43,1.06),P=0.09]。同时,再出血发生率及总病死率的漏斗图均比较对称,说明存在发生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EVL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疗效优于单独采用EVL治疗。  相似文献   
993.
围绕治疗手段创新及专业领域拓展两个方面对烧伤医学的再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就新形势下烧伤专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索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EGVB)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0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患者,依据8周内是否再次出血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48例再次出血患者,对照组为62例未出血患者。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程度、致病原因、出血后感染、静脉血等级、出血后感染、治疗方式、腹水类型以及肝硬化类型等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程度、致病原因、出血后感染、静脉血等级、出血后感染、治疗方式、腹水类型以及肝硬化类型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因素,重视这些因素对预防患者再出血提供临床治疗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叶桂宏  杨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5,(7):123-125,128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2 cm肝局灶性病变(FLLs)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在CT诊断阴性或动脉期无强化且伴有慢性肝病的FL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病理证实的25例伴有肝硬化或者慢性肝病的FLLs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病灶直径≤2.0 cm。结果所有病灶CT无阳性发现或动脉期无高增强。超声造影显示8例动脉期呈高增强的病灶病理结果提示高分化肝细胞癌(HCC)5例和中分化HCC 3例;13例动脉期呈等增强的病灶病理结果提示不典型增生3例、高分化HCC 5例及增生结节5例;4例动脉期呈低增强的病变病理提示高分化HCC 1例、增生结节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22例等增强的病灶病理结果提示高分化HCC 11例、不典型增生3例及增生结节8例,3例低增强的病灶病理结果提示中分化HCC。结论 CT诊断阴性或动脉期无强化且伴有慢性肝病的FLLs,其超声造影结果表现不同,但绝对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应结合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进一步排除恶性病变,更利于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96.
兰谋  彭源源  尹娟 《西部医学》2019,31(3):383-38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再灌注治疗的126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情况、血红蛋白等相关临床指标水平以及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并比较不同预后效果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影响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26例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预后好106例(8413%),预后差20例(1587%); 年龄≥60岁的STEMI患者其女性和糖尿病比例以及心功能killip分级较高,而吸烟和饮酒患者较少,血红蛋白水平较低,预后较差(P<005);中、重度贫血患者其女性、吸烟、糖尿病比例和年龄及心功能能killip分级均高于非贫血和轻度贫血者,且前两者预后更差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喝酒习惯,心功能killip分级过高、血脂异常以及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的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其预后较差(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killip分级过高、血脂异常以及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是影响STEMI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尚可,年龄≥60岁和中、重度贫血等均为影响STEMI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联合作为临床上评估STEMI患者经再灌注治疗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远端缺血后适应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将34只8~9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FPS?ZM1对照组(FZM1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FPS?ZM1干预组(FZM1+IR组)、远端缺血后适应组(RIPostC+IR组)和FZM1+远端缺血后适应干预组(FZM1+RIPostC+IR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小鼠心超仪检测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运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核因子(nudear factor,NF)?κB P65蛋白、RAGE蛋白。结果:①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增加LVEF(P < 0.01)和LVFS(P < 0.01)。②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降低RAGE(P < 0.001)的表达。③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减少NF?κB P65(P < 0.001)和IL?6(P < 0.001)的表达。结论:RIPos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AGE的表达进而降低炎性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缺血区心肌细胞表达 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吗啡预先给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病理生理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结果:P物质:I/R组(5.14±0.39)缺血区心肌SP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3.27±0.36);与I/R组比较,M组(4.46±0.39)有低趋势,但无统计意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I/R组(543.47±26.85)缺血区心肌SP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346.06±19.42);与I/R组比较,M组(462.04±9.43)明显减低(P<0.05)。结论:吗啡预先给药可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SP、CG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9.
张沛琳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214-12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估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仅为64%,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G、FI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面积等数据非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和4%,观察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安全性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