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46篇
  免费   4465篇
  国内免费   4337篇
耳鼻咽喉   222篇
儿科学   655篇
妇产科学   295篇
基础医学   3841篇
口腔科学   523篇
临床医学   13470篇
内科学   11400篇
皮肤病学   138篇
神经病学   6017篇
特种医学   45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9022篇
综合类   28903篇
预防医学   3627篇
眼科学   579篇
药学   11369篇
  145篇
中国医学   8055篇
肿瘤学   2396篇
  2024年   522篇
  2023年   1854篇
  2022年   2305篇
  2021年   2565篇
  2020年   1932篇
  2019年   2147篇
  2018年   1093篇
  2017年   1972篇
  2016年   2406篇
  2015年   2775篇
  2014年   4016篇
  2013年   4110篇
  2012年   5534篇
  2011年   6201篇
  2010年   5865篇
  2009年   5938篇
  2008年   6331篇
  2007年   5624篇
  2006年   5607篇
  2005年   6174篇
  2004年   5113篇
  2003年   4206篇
  2002年   3747篇
  2001年   3339篇
  2000年   2663篇
  1999年   2253篇
  1998年   1880篇
  1997年   1548篇
  1996年   1397篇
  1995年   1105篇
  1994年   905篇
  1993年   597篇
  1992年   438篇
  1991年   367篇
  1990年   309篇
  1989年   24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体血预充技术对血液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40例非急诊手术的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n=20)和经典预充组(n=20)。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mmHg以上。经典预充组: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35.5℃,流量2.5~2.8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94±17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h、1d、2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自体血预充组围术期人均输血量明显低于经典预充组[(0.16±1.09)U/人和(0.97±2.18)U/人,P<0.05]。自体血预充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经典预充组明显减少(303±89ml和495±112ml,P<0.05)。结论自体血预充技术的应用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42.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报道了用纤维蛋白溶解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随后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逐渐推广应用于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即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直接将药物注人血栓所在的动脉或直接注人血栓处,达到较准确选择性溶栓目的。与静脉给药相比,理论上局部动脉内溶栓采用较少剂量的溶栓药,即可使阻塞血管更快、更完全的再通;但不利因素有动脉内插管过程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同时颅内动脉插管也有一定的风险。作者就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的可能性与治疗效果等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3.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2月,美国卒中协会主办的国际卒中大会和当月出版的Stroke颁布了新的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指南[1,2]。新指南撰写委员会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Sacco教授强调,与以前的指南[3,4]相比,新指南有了新的改进,它是一个以充分和完整证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67例肺癌患者,此探讨其临床价值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材料和方法:术前确定组织学类型,应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进路送入导管至病侧支气管动脉,根据造影征象把本组病例分为多血管型和少血管型两组。每例病人治疗1-5次,平均3次。术后胸片和CY复查评价有效。结果:67例患者多血管型47例,少血管型20例,共进行BAI治疗197次,总有效率92.54%。显效率68.65%,中位生存期10.5个月,一年生存率76。1%。结论:BAI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不适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多血管型肺癌,首选BAI治疗。  相似文献   
46.
腹水是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8月应用腹腔内灌注DDP 5-Fu治疗癌性腹水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早期亚低温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早期亚低温治疗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患者残障程度并有利于功能的恢复。亚低温可以降低颅内压,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提高脑血氧饱和度,稳定细胞膜,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少多巴胺含量,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亚低温通过改变P53、Bcl-2基因、即刻早期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神经营养因子、热休克蛋白等基因的表达保护缺血脑组织。亚低温治疗适用于脑缺血后24~48h以内,体温降低至30~35℃为宜,维持时间不超过1周。  相似文献   
48.
出血性进展性卒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卒中是指发病后48h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卒中;甚至有人将进展性卒中定义为入院时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发病后48~72h内出现神经症状恶化,加拿大卒中评分下降1分,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并除外TIA和脑栓塞,进一步把进展性卒中限定在缺血性卒中的脑血栓范围内。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和6-羟褪黑素(6-OHMel)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OGSD),加入Mel和6-OHMel,检测以下指标:①细胞生存能力:MTT法、乳酸脱氢酶释放;②细胞凋亡分析:DNA片断化,细胞色素C,Caspase3活性;③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①Mel和6-OHMel都能减轻OGSD诱导的N2a细胞损伤,Mel的作用强于6-OHMel。②Mel和6-OHMel均能抑制细胞色素C释放,但6-OHMel强于Mel。③Mel和6-OHMel都能稳定线粒体跨膜电位,但Mel作用时间比6-OHMel长。④Mel和6-OHMel能清除ROS,6-OHMel表现为直接作用,Mel表现为间接作用。⑤Mel和6-OHMel均能抑制caspase3的活性,但是作用时间不同。6-OHMel表现在OGSD后12h,Mel在OGSD后24h。结论Mel和6-OHMel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稳定线粒体功能相关,Mel的作用机制更复杂。  相似文献   
50.
目的报告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10例,其中9例再次手术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取髂骨植骨,1例行股骨髁上骨牵引、小夹板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2年,所有病例骨折均已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再次手术者7例已行内固定物取出。结论对于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及骨折较粉碎、骨折段较长的新鲜股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