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84篇
  免费   5868篇
  国内免费   7774篇
耳鼻咽喉   640篇
儿科学   1513篇
妇产科学   817篇
基础医学   8142篇
口腔科学   1117篇
临床医学   19828篇
内科学   7713篇
皮肤病学   7587篇
神经病学   2307篇
特种医学   43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5篇
外科学   20019篇
综合类   39093篇
预防医学   8672篇
眼科学   2382篇
药学   12963篇
  143篇
中国医学   10657篇
肿瘤学   3864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243篇
  2023年   2396篇
  2022年   2844篇
  2021年   3489篇
  2020年   3044篇
  2019年   2200篇
  2018年   1218篇
  2017年   1982篇
  2016年   2380篇
  2015年   2960篇
  2014年   5401篇
  2013年   5745篇
  2012年   7939篇
  2011年   9282篇
  2010年   8624篇
  2009年   8626篇
  2008年   10654篇
  2007年   9165篇
  2006年   8938篇
  2005年   9418篇
  2004年   7431篇
  2003年   6482篇
  2002年   5090篇
  2001年   4373篇
  2000年   3408篇
  1999年   2889篇
  1998年   2422篇
  1997年   2075篇
  1996年   1849篇
  1995年   1765篇
  1994年   1411篇
  1993年   1005篇
  1992年   909篇
  1991年   842篇
  1990年   794篇
  1989年   798篇
  1988年   228篇
  1987年   217篇
  1986年   178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皮肤吻合器在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对120例神经外科手术切口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皮肤缝合,根据缝合方法分为吻合器组和传统组,各60例;吻合器组采用一次性皮肤吻合器缝合切口,传统组采用传统丝线缝合切口。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缝合速度、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结果吻合器组缝合速度为(9.5±0.7)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7%(/60),无切口感染及切口缘皮肤坏死病例;传统组缝合速度为(3.4±0.3)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0%(6/6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2/60),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为13.3%(8/60);两组切口吻合速度及术后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皮肤吻合器缝合皮肤切口较传统丝线缝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CNTF和STAT3的影响及对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移植组3组,每组8只。术后对大鼠进行后肢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血节段脊髓内CNTF和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BBB评分于术后0 d、5 d、10 d、15 d显著降低(P<0.01),MEP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减小(P<0.01),脊髓CNTF和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BBB评分于术后515 d增高(P<0.01),MEP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加(P<0.01),CNTF和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肾下腹主动脉移植BMSC可能通过增加损伤脊髓局部CNTF和STAT-3表达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3.
气管替代物利用体内天然环境对细胞贴覆生长及支架性能改善,促进移植物血管化,诱导免疫耐受和提高术后生存率有指导意义。内外层壁覆有干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的脱细胞气管,利用天然生物反应器于体内预培养促组织工程气管成熟的方法,以实现黏膜的再上皮化、软骨细胞形成和血管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原位移植,对于长段气管病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组织工程气管体内构建的意义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4.
陈用军  石年  王建  童辉 《中国美容医学》2014,(15):1266-1268
<正>寻常性痤疮是发生于青年男女的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近年来,随着对CO2点阵激光的开发与应用,已广泛运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激光治疗后存在疼痛、水肿、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2012年5月~2013年5月,笔者科室使用CO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且激光术后不良反应较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正>第十一届国际美容皮肤科学大会(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osmetic Dermatology)将于2014年9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osmetic Dermatology)主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承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此次会议由陈洪铎院士、Pierfrancesco Morganti教授、刘雁飞副会长任大会名誉主席,张建中教授和高兴华教授任大会主席,刘玮教授任大会秘书长,李远宏教授和陈周教授任大会学术  相似文献   
66.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自己的形体要求逐渐增高。将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隆乳,既能"瘦身",又能使乳房丰满,近年来受到广大女性求美者的喜爱。已有多篇报道证实,自体脂肪移植的诸多优点,例如取材容易、无免疫排斥、无手术切口等。自2012年5月以来,我科应用自体脂肪移植隆  相似文献   
67.
《中国美容医学》2014,(5):F0002-F0002
<正>何弘,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全军医学皮肤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军区皮肤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美容医学》杂志常务编委等学术职务。1986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医学院医疗系,从事皮肤性病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先后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进修,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经过系统理论学习以及多年来临床工作中的潜心钻研,其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加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温文尔雅的气质和端庄的外在形象,得到了新疆广大皮肤病  相似文献   
68.
<正>临床常见损容性皮肤病有寻常疣、蜘蛛痣、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症、睑黄疣等,我院于2011年开始将射频电刀运用于皮肤损容性病变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57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275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6岁,平均年龄24.8岁。其中寻常疣275例,脂溢性角化病73例,蜘蛛痣53例,睑黄疣28例,其他丝状疣、扁平疣、胼胝体等共28例,特殊部位包括:口腔、睑缘、唇缘、头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应用臭氧大自血疗法对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应用皮瓣移植术治疗的病例56例,随机地选取28例为A组,进行早期应用臭氧大自血疗法对其干预,另外28例为B组,进行常规治疗,收集两组的数据(皮温、皮瓣血氧饱和度及成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皮瓣存活率96.4%,B组存活率为85.7%,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应用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能提高皮瓣存活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的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患者病理确诊后实施鼻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术,依据缺损范围,采用单侧或双侧扩大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彻底切除癌组织,病理证实切缘(-),将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楔形植入鼻部缺损区,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术后2周拆线。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移植成功,外形满意。修复创面面积约2.0~2.5cm,随访患者3~6个月,移植初期创面组织高出鼻部周缘,后期均发生不同程度回缩,与周缘组织融合自然,外形基本满意。结论:通过病理学证实肿物性质,确保周缘阴性,形成扩大创面,选用扩大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通过对移植组织块精细缝合和适度加压固定技术,使创面得以修复,外形自然,供区隐蔽。本术式是较理想修复鼻部较大创面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