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560篇 |
免费 | 2185篇 |
国内免费 | 5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7篇 |
儿科学 | 3107篇 |
妇产科学 | 362篇 |
基础医学 | 1176篇 |
口腔科学 | 70篇 |
临床医学 | 11317篇 |
内科学 | 1759篇 |
皮肤病学 | 179篇 |
神经病学 | 725篇 |
特种医学 | 144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2385篇 |
综合类 | 27980篇 |
预防医学 | 7697篇 |
眼科学 | 177篇 |
药学 | 17157篇 |
377篇 | |
中国医学 | 15922篇 |
肿瘤学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7篇 |
2023年 | 1153篇 |
2022年 | 1587篇 |
2021年 | 3211篇 |
2020年 | 2003篇 |
2019年 | 2051篇 |
2018年 | 740篇 |
2017年 | 2095篇 |
2016年 | 2274篇 |
2015年 | 2524篇 |
2014年 | 5351篇 |
2013年 | 4961篇 |
2012年 | 5689篇 |
2011年 | 6258篇 |
2010年 | 5472篇 |
2009年 | 4769篇 |
2008年 | 4692篇 |
2007年 | 4706篇 |
2006年 | 4378篇 |
2005年 | 4895篇 |
2004年 | 5325篇 |
2003年 | 5419篇 |
2002年 | 3304篇 |
2001年 | 1906篇 |
2000年 | 1267篇 |
1999年 | 994篇 |
1998年 | 879篇 |
1997年 | 907篇 |
1996年 | 672篇 |
1995年 | 582篇 |
1994年 | 552篇 |
1993年 | 255篇 |
1992年 | 195篇 |
1991年 | 193篇 |
1990年 | 166篇 |
1989年 | 196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3岁以上儿童尚不能自主排尿,称为遗尿症.根据国外调查,大概有10%~15%的儿童患遗尿证;我国国内资料表明在校小学生平均发病率在10.77%左右. 相似文献
992.
暑热下迫,地湿上蒸,天气闷热,宝宝的身体机能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胃热"。营养是宝宝生长的前提,如何才能让宝宝健康地度过炎夏呢?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莪术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莪术油注射液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点,1次/d;对照组用病毒唑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点每日1~2次.疗程均为一周左右,两组可加用镇静、吸氧、止咳、平喘、退热等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莪术油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小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分原发孔和继发孔缺损,对原发孔房缺多采用手术治疗,而对继发孔房缺近几年来多采用介入治疗为主。为免受小儿在介入治疗时X射线引起的不良反应,目前又推出在食道“B”超引导下经左胸小切口行小儿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我院自2004—2006年共行此手术20例,现将手术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一般来说,小儿呼吸道感染后5~7天多开始好转,并逐渐痊愈。5—7天后,如果症状并未好转,并出现了发热加重、大量脓性鼻涕时,家长可别以为是这次感冒特别严重,而要警惕是否出现了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7年3月就诊的呼吸道感染48例患儿用痰热清注射注解为治疗组;用双黄连注射液为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9%,对照组为66.7%。结论:痰热清注射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低度发热,体温介于37℃~38.5℃时,对身体危害不大,故不必采取特别的降温退热措施,但中度发热(体温38.5℃~39℃)及高度发热(体温超过39℃)若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对机体有所损害,故须采取措施,及早治疗,细心护理。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