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25篇
  免费   1597篇
  国内免费   722篇
耳鼻咽喉   124篇
儿科学   465篇
妇产科学   157篇
基础医学   762篇
口腔科学   179篇
临床医学   15018篇
内科学   5246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239篇
特种医学   19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769篇
综合类   15182篇
预防医学   3362篇
眼科学   165篇
药学   6294篇
  118篇
中国医学   1759篇
肿瘤学   1077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960篇
  2022年   1294篇
  2021年   1569篇
  2020年   1141篇
  2019年   1143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1149篇
  2016年   1278篇
  2015年   1525篇
  2014年   3056篇
  2013年   3132篇
  2012年   4112篇
  2011年   4343篇
  2010年   4042篇
  2009年   3821篇
  2008年   3600篇
  2007年   3210篇
  2006年   2741篇
  2005年   2755篇
  2004年   1984篇
  2003年   1661篇
  2002年   1506篇
  2001年   1106篇
  2000年   784篇
  1999年   601篇
  1998年   493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369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成膜法自制壳聚糖管状支架的方法及支架的理化学生物特性.方法 利用乙酸溶液制备浓度为8%的壳聚糖乙酸水溶胶,采用成膜方法制管后用NaOH脱下壳聚糖导管,扫描电镜下观察壳聚糖管表面超微结构;并进行溶胀性实验、pH值测定、细胞毒性试验、体外及体内降解实验.结果 壳聚糖管光滑,韧性好,具有三维多孔立体结构,孔径大小不同.壳聚糖管具有膨胀性,中性,无毒,随时间被组织吸收降解,体外降解慢于体内.结论 成膜法自制壳聚糖管状支架可行,其理化生物学特性表明可用作生物可吸收支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小儿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白血病患儿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0%(56/60);导管末端55例位于上腔静脉内(91.70%),2例插入右心房(3.33%),3例位于颈内静脉(5.00%);平均置管时间为(87.5±39.2)d,最长为302d;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白血病患儿血管的毒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导管引导下的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4月到2008年8月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患肢进行导管引导下大隐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乙二醇单十二醚泡沫硬化剂。首先为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做好注射过程前后的指导及注射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0条患肢均在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硬化剂,通过有效的护理,27条患肢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伴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4条患肢有小腿局限的轻度曲张,5条患肢出现大隐静脉走行轻微浅静脉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周内自行缓解。结论导管引导下的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国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有效的认知、心理指导及康复指导,严密观察病情,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姜海英 《天津护理》2010,18(6):332-333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年龄小于1岁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易合并肺炎,需及早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恢复时间快的特点.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使用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年龄≤1岁的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卢玉贞  林岩  丘宇茹 《现代护理》2007,13(23):2157-2158
目的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5例院前急救的患者随机分成留置针组(84例)和常规组(81例),对2组的补液畅通程度、脱针率、渗出/外渗率和堵塞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留置针组在输液畅通程度显著性好于常规组(P<0.01),在脱针率(P<0.01)、渗出/外渗率(P<0.05)和阻塞率(P<0.01)方面显著性低于常规组。结论安全留置针输液在院外救护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9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1例接受TACE联合PEI治疗(治疗组),另49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安全性、局部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共接受99次TACE、131次PEI治疗,对照组共接受116次TACE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高于对照组,分别是58.5%和28.6%(P〈0.05)。治疗组3、6、12个月生存率及生存曲线均高于对照组(P=0.0002),两组生存率分别为88.19%、75.03%、44.30%和62.12%、36.48%、21.0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局部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评价压力感应导管(SmartTouch?导管)联合 Visitag软件技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8例,按手术顺序分为研究组(术中使用SmartTouch?导管联合 Visitag技术,65例)和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盐水灌注TC消融导管63例),记录环肺静脉不同区域导管与心房壁的接触压力大小、逐点消融每点消融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术中并发症和1年复发率。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术中肺静脉前庭隔离率均达100%。研究组肺静脉前庭单圈隔离率72.3%,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3.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136.3±20.2min vs 124.8±24.6 min);X 线曝光时间两组比较(12.4±2.8min vs 14.3±4.1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 房颤复发率(6.1% vs 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并发症,研究组术后出现短暂性失语,对照组术后发生动静脉瘘,但这2例并发症与导管消融操作无关。结论 SmartTouch?导管联合 Visitag 技术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肺静脉前庭的单圈隔离率,降低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留置针所致血管病理改变及其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确定安全的留置时间,减少血管损伤.方法将种系相同,体重相近的大耳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成第一组8只和第二组9只,取兔双耳的耳背动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动脉留置针.分别保留至96 h和168 h后,以穿刺点为起点向上沿留置动脉方向取2 cm×1 cm含动脉血管和耳廓组织的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炎症发生率2组分别为46.67%和94.44%,P<0.005(χ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血栓发生率为40%,第二组血栓发生率为55.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留置动脉周围组织炎症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带手套穿刺对留置套管针一次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 《护理研究》2002,16(5):259-260
为探讨戴手套与不戴手套穿刺对留置静脉套管针一次成功率的影响 ,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 12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戴手套穿刺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洗手后不戴手套穿刺法。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经χ2 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6 3,P >0 .0 5 )。说明戴手套留置套管针并不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0.
朱春梅  高新雅  陈卫红 《护理研究》2008,22(36):3330-3330
插胃管是临床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普通病人,按普通教科书上的要求方法常规操作,一次性插胃管的成功率为60%左右[1],而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的插管成功率更低.根据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的解剖结构和病因,采用了导丝辅助鼻胃管置入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