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39篇 |
免费 | 976篇 |
国内免费 | 3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0篇 |
儿科学 | 153篇 |
妇产科学 | 52篇 |
基础医学 | 639篇 |
口腔科学 | 119篇 |
临床医学 | 2219篇 |
内科学 | 1050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118篇 |
特种医学 | 8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65篇 |
综合类 | 3158篇 |
预防医学 | 1484篇 |
眼科学 | 115篇 |
药学 | 1466篇 |
39篇 | |
中国医学 | 430篇 |
肿瘤学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475篇 |
2022年 | 603篇 |
2021年 | 772篇 |
2020年 | 557篇 |
2019年 | 453篇 |
2018年 | 252篇 |
2017年 | 368篇 |
2016年 | 437篇 |
2015年 | 492篇 |
2014年 | 646篇 |
2013年 | 587篇 |
2012年 | 804篇 |
2011年 | 710篇 |
2010年 | 517篇 |
2009年 | 539篇 |
2008年 | 722篇 |
2007年 | 490篇 |
2006年 | 418篇 |
2005年 | 491篇 |
2004年 | 347篇 |
2003年 | 307篇 |
2002年 | 228篇 |
2001年 | 232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20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应用于≤4 cm肾脏肿瘤病理类型鉴别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9年1月—2021年2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就诊的82例≤4 cm肾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理分析结果将其分为4组,即血管平滑肌脂肪瘤(n=21)、肾盂癌(n=10)、肾透明细胞癌(n=31)、肾脏低度恶性肿瘤(n=20),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比较相对上升时间(ΔRT)、相对达峰时间(ΔTTP)、相对峰值强度(ΔIMAX)、相对平均渡越时间(Δm TT)、相对曲线下面积(ΔAUC)等相对造影参数。以病变组织以及正常肾皮质组织的增强强度为参数建立动态血管模型,分析4组患者的动态血管模型曲线特点。结果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与肾脏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相比,ΔTTP、ΔIMAX、ΔAUC有明显差异(P<0.05);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相比,ΔIMAX、Δm TT以及ΔAUC有明显差异(P<0.05);肾脏低度恶性肿瘤患者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相比,ΔRT、ΔIMAX、ΔAUC有明显差异(P<0.05);肾盂...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射野方式在术后左乳腺癌放射治疗计划中对剂量学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5例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8岁。利用Monaco计划系统Auto Flash Margin技术,分别设计7野调强放射治疗(7FIMRT)、9野调强放射治疗(9FIMRT)、部分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F,设计均满足临床要求。评估分析3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即靶区剂量、靶区适形度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比,以及机器出束跳数和机器出束时间等。结果 部分双弧VMAT靶区Dmean[(52.74±73.00) Gy]高于7FIMRT[(51.65±28.00) Gy]和9FIMRT[(51.18±41.00) Gy](P均<0.05),9FIMRT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均优于7FIMRT和部分双弧VMAT(P <0.05);对危及器官,部分双弧VMAT在全肺、患侧肺及健侧肺的V5[(23.27±4.37)%、(51.60±5.16)%、(2.16±1.34)%],全肺和健侧肺...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和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加重期52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34 例(稳定期组),另选取 3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 3 组血清 IL-21、PGRN 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分析 IL-21、PGRN 与 COPD 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IL-21、PGR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IL-21、PGRN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FEV1、FVC均低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IL-21、PGRN与FEV1、FV...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70例乳腺良性疾病作为乳腺良性病组,60例体检健康的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均进行血清CA125水平检测和乳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比较3组CA125水平,不同检测方式与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和灵敏度、特异度,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ROC曲线评估不同检测方式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两种方式联合检测乳腺癌组患者的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A125检测与彩超检测(P<0.05);两种方式联合检测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A125检测、彩超检测(P<0.05),但3种检测方式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 相似文献
75.
儿童甲状腺容积的超声波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甲状腺容积的超声波测量刘守军,张旭丰,张兆军,阎玉芹甲状腺容积是评价碘缺乏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用触诊、 ̄(131)I扫描、X线检查和超声波测量获得。触诊法与X线检查误差大, ̄(131)I扫描具有放射性危害,只有超声波测量重复性最大,误差仅为±1... 相似文献
76.
77.
78.
目的 探讨流速-容积曲线中典型凹陷型图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3月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诉且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的患者资料85份,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时用最强的呼气爆发力完成流速-容积曲线。分别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和典型凹陷型图形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54例(定义为阳性),没有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31例(定义为阴性)。流速-容积曲线中有典型凹陷型图形的患者有52例(定义为阳性),没有典型凹陷型图形的患者有33例(定义为阴性)。绘制配对四格表资料,用McNemar检验计算其P值,并对典型凹陷型图形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评价。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阻塞程度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ratio of fo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FEV1占预计值%)、气道限闭程度指标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ratio of inspi...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6例。根据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和观察组(2020年1-12月),各58例。两组入院后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液透析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液透析基本认知、透析并发症预防、合理饮食、钙磷控制、血压控制、体重控制、遵医用药、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心理调节方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液体摄入依从、血管通路维护依从、遵医用药依从、日常生活事项依从、规律运动依从、定期门诊随访依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术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情况及PTSD症状群变化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干预患者形成良好康复行为。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8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天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心理状态进行随访,基于收集的数据分别构建线性增长曲线模型及不定义增长曲线模型,分析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群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结果 111例患者被诊断为PTSD,PTSD阳性率为39.64%,其中106例患者完成全程随访,中青年AMI患者术后PTSD的再体验、回避、情感麻木、高警觉症状群均呈非线性下降趋势(P<0.05)。协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存在并发症、术中知晓程度低的患者,PTSD初始水平高(P<0.05);术中知晓程度高的患者,PTSD症状改善快(P<0.05)。不同时期的抑郁、焦虑水平对相应时期的P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