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33篇
  免费   2529篇
  国内免费   2482篇
耳鼻咽喉   267篇
儿科学   263篇
妇产科学   191篇
基础医学   2766篇
口腔科学   930篇
临床医学   5437篇
内科学   3151篇
皮肤病学   276篇
神经病学   614篇
特种医学   19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3507篇
综合类   19500篇
预防医学   3606篇
眼科学   701篇
药学   6720篇
  65篇
中国医学   14959篇
肿瘤学   925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652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879篇
  2015年   1079篇
  2014年   2124篇
  2013年   2325篇
  2012年   3058篇
  2011年   3501篇
  2010年   3153篇
  2009年   3110篇
  2008年   4801篇
  2007年   3631篇
  2006年   3170篇
  2005年   4220篇
  2004年   3473篇
  2003年   4616篇
  2002年   4301篇
  2001年   3324篇
  2000年   2240篇
  1999年   1490篇
  1998年   1140篇
  1997年   1053篇
  1996年   881篇
  1995年   986篇
  1994年   744篇
  1993年   417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386篇
  1990年   314篇
  1989年   362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表达mIL-18的重组腺病毒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AdmIL-18/BNL.CL2)经脾移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经脾移植AdmIL-18/BNL.CL2,同时设LacZ病毒对照组(Ad-LacZ/BNL.CL2),BNL.CL2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2周后处死,留取血清,制备腹腔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肝组织匀浆液,提取肝组织总RNA。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腹腔Mφ和脾细胞培养上清、肝匀浆中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以LDH释放法测定腹腔Mφ杀伤活性和脾NK细胞活性,用MTT还原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细胞培养上清及肝匀浆中,IL-18、IL-2、IFN-γ、TNF-α稔均高于其它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半定量RT-PCR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同时,实验组腹腔Mφ的杀伤活性和脾NK细胞活性,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dmIL-18能有效转染至胎肝细胞并稳定表达mIL-18;AdmIL-18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经脾移植后,可显著提高肝脏、脾脏免疫细胞活性,活化腹腔Mφ,促进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82.
苦碟子抗肿瘤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苦碟子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 以小鼠移植性肉瘤180(S180)和艾氏腹水瘤(EAC)为模型,观察苦碟子的抗肿瘤作用,并分别计算出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 不同剂量的苦碟子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39.86%,38.14%和35.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苦碟子也能延长荷艾氏腹水瘤(EAC)小鼠的存活期,生命的延长率分别为41.27%、29.79%和17.88%(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苦碟子在动物体内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3.
84.
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表达及DCs表面分子的改变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DCsRev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DCs的最大效率为 91 2 5 % ;在功能上 ,DCsRev不但丧失了刺激MLR的能力 ,并且能够强烈抑制MLR中反应T细胞的增殖 ,而且抑制率与加入DCsRev的数量和DCsRev预处理反应T细胞的时间长短有关。具体来说 ,DCsRev数量在 10 3 ~ 10 4之间时 ,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高为 71 96%。而当DCsRev数量达到 5× 10 4抑制率下降为 5 9 2 %。在 12~ 48h之间 ,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却不断下降 ,预处理 12h抑制率最高 ,为 99 6%。但不做预处理 ,在反应开始时同时加入DCsRev ,则抑制率明显降低 ,仅为 5 9 2 %。对腹腔注射DCsRev大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分析表明 ,DCsRev也能在动物体内诱导耐受 ,但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不能维持终身。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不但DCs表面CD86分子被CTLA4Ig有效的封闭 ,并且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ou-Kang mouthwash and its acute toxicity, and provide the basis of experiment and therap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oral cavity. METHOD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of kou-Kang mouthwash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gar dilution method, and the acute toxicity was done. RESULTS: The range of MIC kou-Kang mouthwash against 27 Gram negative bacterial were 0.03-1.0 g.ml-1. MIC50 was 0.125 g.ml-1 and MIC90 was 0.125-0.5 g.ml-1. The range of MIC kou-Kang mouthwash against 21 Gram positive bacterial was 0.008-0.5 g.ml-1. The range of MIC50 and MIC90 were 0.015-0.125 g.ml-1 and 0.015-0.5 g.ml-1, respectively. The value of MIC was 0.015 g.ml-1 against candidia albicans. The acute toxic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tolerance dose was 417.6 g.kg-1 and 210 times as much as the clinical dose a day. No death of animals or toxicity and side-effect occurred in the test. CONCLUSION: Kou-Kang mouthwash shows a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various pathogens of the oral cavity. Its antibiotic activity against Gram positive bacteria was 2-8 times stronger than that against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t has low toxicity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的消化酶活性、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小鼠血D-木糖含量,研究儿童开胃乐口服液的促进消化作用。方法:将动物分组,分别以低、中、高剂量组及清洁对照组灌注受试,其中小肠墨汁推进实验设置了复方地芬诺酯模型对照组,30d后测试结果,采用自身及组间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童开胃乐口服液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均明显高于复方地芬诺酶模型对照组;血D-木糖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各剂量组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童开胃乐口服液有明显促进消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更可宁”对去卵巢大鼠血脂谱的影响。方法;以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剂为对照,观察“更可宁”对去卵巢大鼠血清HDLc,LDLc,CH,TG及HDLc/CH等值的影响,结果:与去卵巢空白对照组比较,“更可宁”,雌二醇均能降低去卵巢大鼠TG值并升高其HDLc,HDLc/C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同时还能降低去卵巢大鼠CH,LDLc值,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更可宁”能有效调节去卵巢大鼠血脂,提示其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窒息鼠脑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窒息对鼠脑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通过“延迟剖宫产术”致胎鼠宫内窘迫,实验分空白对照组,窒息15min组,窒息30min组,窒息15min复氧30min组,窒息30min复氧30min五个实验组,每组各取8例测试脑组织TAP的活性及含水量,结果:窒息后鼠脑TPA活性与含水量均升高(P<0.01),结论:窒息可致TAP活性增高,同时发生脑水肿,高活性的TPA可能是脑缺氧缺血致不可逆神经元损伤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89.
油茶皂甙对实验动物造血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油茶皂甙对豚鼠和罗非鱼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油茶皂甙(1mg/kg)处理前和处理后豚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计数变化。罗非鱼分对照组和油茶皂甙处理组,分别在清水和含1ppm油茶皂甙水饲养6天后,再同时置入清水中净养,观察其存活20%的最高温度。结果:豚鼠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改变轻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油茶皂甙处理组罗非鱼在清水中饲养的耐受最高温度为41.5℃,但在含油茶皂甙水中能耐受的最主温度为36℃。结论:油茶皂甙可短暂,轻微地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但并不影响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0.
痛风灵方对尿酸钠致大鼠模型关节软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春  唐怡  刘军  陈德济 《重庆医学》2002,31(12):1211-1213
目的 为了探讨痛风灵方治疗痛风的机理 ,在本实验中 ,以尿酸钠溶液注射大鼠踝关节 ,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模型 ,研究了痛风灵方对尿酸钠大鼠模型关节软组织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参照Goderrn氏介绍的方法进行制备尿酸钠溶液及动物造模。结果 模型组关节软组织ICAM 1水平同各治疗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I CAM 1参与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抑制ICAM 1的表达是痛风灵方发挥作用的环节之一 ,从而为痛风灵方防治痛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