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9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79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1769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47篇
  2篇
中国医学   375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朱春冬  张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3-2074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提出了老年人的病理特点 ,一为气血不足 ,二为脾阳虚弱或胃阴亏虚 ,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应用脾胃学说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 ,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顾护脾胃为本 ,以期促进中医老年病学的发展。运用脾胃学说 ,不仅能治疗老年人脾胃本身的疾病 ,还能治疗脾胃以外其他相关脏腑的疾病 ,为世界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2.
任路  宋丽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5-2116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在中医学中普遍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33.
试论朱丹溪顾护脾胃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星 《中医杂志》2003,44(4):245-246
人们通常认为,朱丹溪用药苦寒戕伐生气。通过对朱丹溪著作的研读,阐述了朱丹溪“脾胃为清纯冲和之气,胃纳水谷,补阴配阳”的观点,并从气、血、痰、郁四伤学说加以论证,说明其治病用药重视中焦脾胃,处处注意顾护脾胃之气的思想,从而表明应更加全面地继承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4.
姚波 《中医药学报》2003,31(6):61-61
气化学说是指天文学、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中医学认为 ,人体一切生命活动 ,都与气化相关。水液的代谢 ,气、血、津、液、精、神的产生和互相转化 ,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 ,则津液流行 ,气血充盛 ,五脏安和 ,疾病不生 ;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 ,气血衰少 ,五脏动摇 ,变生百病 ;气体终止 ,则精气竭绝 ,阴阳离散。因此 ,气化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体各器官病变常常首先表现为功能上的改变 ,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自述症状痛苦万分 ,可西医用各种手段都未查出器质上的变化 ,于是只好下个“神经官…  相似文献   
135.
肝气虚的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之气是构成各脏腑的最基本物质 ,是维持各脏腑不同生理功能活动的基础 ;而“气机”是脏腑之气的功能活动。在病理方面 ,脏腑之气的不足或虚损与脏腑气机功能异常既有着本质的区别 ,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气虚可引起气机失常 ,气机逆乱过久则易致脏气虚损。但是 ,由于“肝主疏泄” ,在调节气机方面的特殊功能以致肝气的概念有些模糊不清 ,在肝病的病机分析方面往往侧重肝主疏泄的失常 ,而肝气虚几乎被忽略。近年来 ,肝气虚的理论探讨已受到一定的关注[1、2 ] ,但尚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并未确立其应有的地位。本文立足于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36.
浅谈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自《内经》到《温热论》时期温热病的病因和发病的认识进行了总结。此由最初的以“伤寒”总称各种热病,逐步发展至“外感六淫化火说”、“非时之气,戾气说”、“伏邪之说”、“新感学说”,至清代产生了“温热毒邪学说”,从病因和发病上根本区别了温病与伤寒,同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理论,形成了《温热论》。  相似文献   
137.
乔文彪  张亚密 《陕西中医》2004,25(6):532-534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 ,在中医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故一直被认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 ;但其理论本身带有明显的简单联系观、主观臆测性和封闭式的循环论 ,以至于其无法全面解释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 ,对临床实践亦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有鉴于此 ,对五行学说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8.
中风病发病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 ,对近 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学说 :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 ;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痰瘀互阻学说 ;中风毒邪论 ;瘀血阻络学说 ;形神失调学说 ;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识 ,古往今来 ,经历了由外风到内风 ,由外感到内伤的漫长过程 ,目前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论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风以虚为本 ,风、火、痰、瘀、毒众邪为害的病机认识 ,丰富了中风病的发生学  相似文献   
139.
运气与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2年岁次壬午 ,木运太过 ,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 ,冬季出现了应寒反暖的“暖冬”气象。 2 0 0 3年岁次癸未 ,火运不及 ,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春季出现了应暖反寒的“倒春寒”气象 ,使人体处在“寒包火”的异常生理状态之下 ,在主运主气恰逢厥阴风木当令之时 ,风、寒、湿、毒 (变种冠状病毒 )共同侵犯阳热伏邪充斥的人体 ,决定了“SARS”起病急骤、病势凶猛、传变迅速的发病特点。SARS病毒 ,若离开风、寒、湿三气做为载体 ,其单独不足以让人发病 ,因此 ,当少阴君火主令 ,或者说在炎热的夏季 ,“SARS”的漫延趋势 ,自然会如强弩之末 ,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40.
李东垣脾胃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东垣系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为全元四大家之一。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主张治病应以补脾胃之气为先,后世称为“脾胃派”。笔者查阅有关医史文献,对其脾胃学说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