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21.
22.
面神经麻痹,亦称贝尔(Bell)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极少可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闭合不能或闭合不完全,病侧鼻唇沟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吹口哨,不能鼓腮等.本病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23.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ELLDH),是指突出椎间盘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往往压迫自同一椎间隙水平发出的神经根,导致独特临床表现的一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536例,其中极外侧型12例,占2.7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性,14岁,颈部不适3个月,右颈部疼痛并向右上肢放射2周。查体:颈部肌肉僵硬,自主活动受限,颈部向左侧旋转并屈曲时症状加重,右前臂桡侧及第1、2、3指背侧痛觉减退。斜位X线片似可见右侧颈6、7椎间孔狭窄。螺旋CT扫描见神经根管内一高密度圆锥状占位病变,CT值与皮质骨类似,边界清晰,位于横突孔侧后方,基底部在椎体的侧后缘,颈6、7右侧椎间孔狭窄(图1)。术前诊断:颈6、7右侧椎间孔内良性骨肿瘤,骨软骨瘤可能性大。图1 螺旋CT冠状面扫描见神经根管占位病变 手术:颈后正中切口,显露颈4至胸1的双侧椎板及右侧关节突。…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估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St)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完成的经尿道PKRBt手术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36~93岁,平均65岁.左侧壁11例,右侧壁13例,三角区及其他部位6例.肿瘤大小0.5~3.1 cm.手术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进行,分三段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肿瘤均顺利切除,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0 min.无输血病例.2例手术在切除小块组织时出现膀胱穿孔,留置尿管治愈;3例侧壁肿瘤手术时有轻微闭孔内肌反射.2例术前外院病理诊断腺性膀胱炎,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随访3~26个月,6例复发,5例再次行PKRBt术,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切除侧壁肿瘤及小块组织时仍要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26.
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恢复期Bell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恢复期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恢复期Bell麻痹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1)治疗组 :进行茎乳孔内 [VitB110 0mg +VitB12 2 0 0 μg与神经生长因子(NGF) 5 0 0U]隔日交替注射 ,共 96天 ;(2 )对照组 :药物、剂量、治疗时间及疗程同治疗组 ,为肌肉注射。于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面肌功能的变化。患侧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面肌功能恢复程度、患侧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肌电图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差异极显著 (均P <0 .0 1)。结论 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恢复期Bell麻痹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首先于1974年由Abdullah等报道,指脱出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从而导致同节段的脊神经根在腰椎间孔内或孔外受到脱出或突出椎间盘组织的直接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分布规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具防腐和5具新鲜冰冻正常成人腰骶部标本(年龄42~80岁,平均51岁)。仔细剔除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脊柱。找出L5/S1神经根并沿椎间孔小心去除周围脂肪和筋膜等软组织。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其长度、宽度及直径或厚度。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对比不同类型韧带的组织学类型。结果:在20个L5/S1椎间孔内共发现215条韧带,其中条带形90条,条索形125条;连接神经根到横突或椎间孔内壁的放射状韧带181条(84.2%),连接椎间孔周围组织横跨在椎间孔内的横跨状韧带34条(15.8%);放射状韧带出现率与横跨状韧带出现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928,P=0.000)。在L5/S1椎间孔内口(73条,34.0%)、中间(102条,47.4%)及外口(40条,18.6%)区域均有分布。韧带长度多变,为1.43~19.01mm;厚度最厚处达3.46mm。光镜下,HE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且部分韧带内包含小血管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弹性纤维构成。放射状韧带与横跨状韧带组织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结论:L5/S1椎间孔内韧带主要分为条带形和条索形两种形状。椎间孔内放射状韧带比横跨状韧带出现率高。经骶骨裂孔硬膜外腔导管粘连松解术前应掌握其分布规律并在术中辨别并予以正确松解,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30.
周艳玲  李世民  罗宝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29-4729,4731
目的通过对颈肩背痛的病因提出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资料完整的216例颈肩背痛患者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对颈肩背痛病因分为6型:①椎孔内神经根受压型。②椎孔外神经卡压型。③软组织劳损型。④结缔组织病型。⑤感染性炎症型。⑥反射性肩背痛型。结论按照颈肩背痛的病因分型进行临床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