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 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通过对12例经临床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作回顾性分析,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片示椎间孔内骨性结节影,CT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其内充填椎间盘密度影,椎管内弧形骨块致椎管、侧隐窝狭窄,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米饭团去皱当家中香喷喷的米饭做好之后,挑些比较软的、温热又不太烫的米饭揉成团,放在面部轻揉,把皮肤毛孔内的油脂、污物吸出,直到米饭团变得油腻污黑,然后用清水洗脸。这样可使皮肤呼吸通畅,减少皱纹。鸡骨去皱皮肤真皮组织的绝大部分是具弹力的  相似文献   
13.
臂丛神经鞘膜瘤常表现为单发的颈部包块,伴有完整的包膜,易于切除,术后疗效好,但少数患者肿瘤向椎管内生长,使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大。1975—2005年,我院共收治臂丛神经鞘膜瘤43例,其中5例肿瘤向椎间孔内生长,4例一期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1例分次行肿瘤切除,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中旬,我因患高血压住医院,一天早上刷牙时突发鼻右孔大出血。医护人员送我到五官科急诊,涂药后,用纱条紧紧塞人右鼻孔内,同时服用消炎药,7天后抽出纱条。一年后又在原伤口处再次大出血,立即被送到医院五官科急诊。医生按照上次方法施治,止住了出血。这种紧塞纱条法虽然解决了暂时问题,但肿胀难受,而且呼吸比较困难,同时心理压力大,似乎  相似文献   
15.
交感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常见一型,近年有患者数量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机理是颈椎骨质退变增生时,压迫横突孔内的椎神经,使椎神经丛内的交感神经受到激惹,发生动脉痉挛、分布区域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应用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6 ~ 58岁,平均年龄(40±1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49例,右侧41例,均利用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90 例患者中62 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2)个月(24 ~ 36 个月)。术前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7.6±2.0)分,健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5±1.7)分,两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2±1.8)分,健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8±1.6)分,两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egner活动评分为(1.6±1.1)分,术后末次随访为(7.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 评分优46 例,良14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96.8%。结论 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明确,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结核、颈椎病等患者临床常采用枕颌带牵引治疗。常规方法是用枕颌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用一竹棍穿入枕颌带两端孔内,使两侧牵引带保持比头稍宽的距离,于竹棍中央系一牵引绳,置于床头滑轮上加重量牵引。此方法枕颌带易于从两端滑落,导致牵引失效。鉴此,笔者自制牵引挂钩替代竹棍用于枕颌带牵引,于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应用于36例  相似文献   
18.
19.
腰椎间孔内神经根卡压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腰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之后,向外下方行走,经过椎间孔离开椎管。神经根在任何位置受到机械性卡压均会引起几乎相同的根性症状,神经根与椎间孔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椎间孔形态的改变同样也可导致神经根的卡压,其发生率约为10%[1]。椎间盘退变、高度丢失是引起椎间孔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但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由此导致的诊断失误和治疗失败并不罕见[2]。腰椎间孔的解剖形态有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研究方法很多,本文就有关腰椎间孔形态及其与腰椎间盘高度、神经根之间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下腰椎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孔是神经根穿出椎管的通道,也是神经根容易被卡压的部位,其发生率占所有神经根卡压的8%~11%。早期的研究多侧重于椎间孔本身的形态及其与神经根的相互关系,很少涉及椎间孔内与神经根关系十分密切的韧带。迄今国内尚无有关椎间孔内韧带的报道,国外也仅有少量文献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了这一特殊的解剖结构,但缺少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