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9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00篇
内科学   40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1104篇
预防医学   28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687篇
  6篇
中国医学   293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在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所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抽取了我院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50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后早期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的病例128例,早期未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例122例,观察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2周后血氨、肝功能、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后早期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只有3例,占到2.3%(3/128);早期未给予预防性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有27例,占到22%(27/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在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所诱发肝性脑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降低血氨水平,同时改善肝功能,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纳洛酮组仅给予纳洛酮,氨基酸组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情况及前后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及清醒时间均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血氨浓度以及肝功能(ALT、TBIL)也明显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迅速降低血氨浓度,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三甲碘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122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后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45)。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T3水平,比较FT3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FT3相关预测模型,采用预测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校准度。采用AUC比较模型与MELD评分预测预后价值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FT3显著低于生存组[(2.27±0.38) pmol/L vs (2.69±0.55) pmol/L,t=4.526,P<0.001],FT3(OR=0.534,95%CI:0.300~0....  相似文献   
84.
反遗传学技术也已经将1918病毒的红血球凝聚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引入到另一种H1N1病毒的遗传背景中,这就证明H1N1病毒对目前所用的抗病毒药物:M2抑制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以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塞米韦和扎那米韦)都是易感的。然而,这一强大技术使得插入突变  相似文献   
85.
激素及细胞因子在老年肺炎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皮质醇(Co)、三碘甲腺原氨酸(T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变化探讨激素及细胞因子在老年肺炎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以19例健康青壮年人、20例健康老年人、3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T3、Co、IL-1β、IGF-Ⅱ的变化。结果 老年组T3、Co、IGF-Ⅱ较青年组为低。肺炎组T3、IGF-Ⅱ较老年组降低,Co、IL-1β水平较老年组明显升高.肺炎组T3、IGF-Ⅱ治疗后明显升高。Co、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状况低下,这与体内的激素合成和细胞因子分泌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有关。老年肺炎怎者治疗后体内激素、细胞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抑亢丸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丙硫氧嘧啶片,初始剂量100 mg/次,3次/d,服用半个月后,根据甲状腺功能指标调整剂量为5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抑亢丸,6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74%和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T3、FT4、T3、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1%,显著高于治疗组的16.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亢丸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恢复,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肝达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达康胶囊,8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h1和Th2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16%、82.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各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CIII)、Ⅳ型胶原(IV-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同对照组相比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h1、Th1/Th2显著降低,而Th2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Th1、Th1/Th2显著更低,而Th2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FN-γ、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达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可能与改善Th1/Th2细胞失衡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毕文杰  肖莉  郑翔 《解剖学报》2013,44(4):456-462
目的 获取大鼠脑部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A(NMDAR 2A)表达强度分布的数据。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对成年雄性SD大鼠(n=6)不同脑区的NMDAR 2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得到大鼠全脑各主要结构NMDAR 2A 表达强度的数据,并绘制图谱。结论
获得的NMDAR 2A表达图谱可为原位检测鼠 脑NMDAR 2A的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NMDA诱导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兴奋毒损伤模型,探讨NMDA对NMDA受体过度活化诱导兴奋性神经毒的可能途径。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通过倒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检测(MTT及LDH释放的检测)及胞内Ca2+的动态测定,探索NMDA诱导毒性作用的适当浓度及时间。通过对ROS、NO检测,分析NMDA诱导毒性作用于线粒体的损伤情况。结果:NMDA(100μmol/L/2 h)引起皮层神经元形态学改变,且引起神经元细胞活力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下降,由同时伴随LDH释放增加(P<0.05),ROS和NO的生成量明显增加(P<0.05),皮层神经元内Ca2+的快速升高,并维持在高水平。结论:NMDA诱发皮层神经元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提示NMDA过度活化NMDA受体后通过神经元膜内Ca2+超载造成ROS和NO的生成量增加,导致皮层神经元产生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