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805篇 |
免费 | 2633篇 |
国内免费 | 10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853篇 |
基础医学 | 486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4176篇 |
内科学 | 1865篇 |
皮肤病学 | 292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91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937篇 |
综合类 | 14373篇 |
预防医学 | 3799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10222篇 |
146篇 | |
中国医学 | 21836篇 |
肿瘤学 | 3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2篇 |
2023年 | 1151篇 |
2022年 | 1384篇 |
2021年 | 2236篇 |
2020年 | 1467篇 |
2019年 | 1411篇 |
2018年 | 649篇 |
2017年 | 1387篇 |
2016年 | 1534篇 |
2015年 | 1682篇 |
2014年 | 3029篇 |
2013年 | 2980篇 |
2012年 | 3468篇 |
2011年 | 3783篇 |
2010年 | 3401篇 |
2009年 | 3058篇 |
2008年 | 3276篇 |
2007年 | 2784篇 |
2006年 | 2511篇 |
2005年 | 2603篇 |
2004年 | 2538篇 |
2003年 | 2257篇 |
2002年 | 1788篇 |
2001年 | 1544篇 |
2000年 | 1242篇 |
1999年 | 1014篇 |
1998年 | 965篇 |
1997年 | 860篇 |
1996年 | 807篇 |
1995年 | 679篇 |
1994年 | 552篇 |
1993年 | 389篇 |
1992年 | 326篇 |
1991年 | 334篇 |
1990年 | 276篇 |
1989年 | 282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丹皮酚和大黄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omsil BDS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37∶63)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以橙黄决明素为内标,在274 nm下进行检测。结果:丹皮酚的线性范围为Y=-0.055+0.03X(r=0.993 2),日内和日间的RSD均4.1%;大黄酸的线性范围为Y=-0.152+0.014X(r=0.993 5),日内和日间的RSD均4.9%。组织样品的稳定性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大鼠组织中丹皮酚和大黄酸HPLC测定方法,适用于大鼠体内赤芍、大黄药对的组织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前列安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前列安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肝郁血瘀型CNP患者,采用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治疗组口服前列安丸,每次10 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前列康片,每次5片,每日3次。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液参数和尿流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60%)(P0.01);治疗组NIH-CPSI总评分(9.75±3.67)分,中医症状积分(6.15±3.24)分,较对照组(15.83±3.71),(9.36±5.12)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前列腺液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积分(0.86±0.74),(0.75±0.63)分,较对照组(1.54±0.37),(1.40±0.25)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最大尿流率(MFR)和平均尿流率(AFR)(22.35±4.26),(12.35±2.24)m L·s-1,较对照组(16.54±2.73),(10.12±2.65)m L·s-1,显著提高(P0.01)。结论:前列安丸能够显著降低CNP患者的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前列腺液参数和尿流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患者女,34岁,因胸闷、气短1年,加重2d入院。患者6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查体:心界向两侧增大,心尖搏动范围弥散,未触及震颤,可闻及奔马律。超声检查:左侧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均可见不规则实性回声(图1)向上延伸至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图2),呈团块状,堵塞三尖瓣口,使三尖瓣关闭受限,随心脏搏动运动,活动度大,双侧肺动脉及肝静脉内均可探及与该团块相连的实性回声(图3)。超声诊断:髂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 相似文献
107.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住院号1035,于2004年3月15日9时以“多发子宫肌瘤”收入院。患者5年前因子宫颈部单发肌瘤压迫左输尿管致左侧肾盂积水不缓解而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术中未发现子宫其它部位有肌瘤,术后恢复好,出院时复查B超示左侧肾盂积水消失,出院一周后患急性盆腔炎住院治疗,以后偶有腹痛,未予定期复查。近年来自觉腹部发胖,尿稍频,未婚未育,既往月经正常,近半年觉经量较多,无阴道流脓流液,白带不多,无异味。因单位职工体检时做B超回报“多发子宫肌瘤”而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外伤史。入院查体:肛查宫颈触及不满意,后穹隆饱… 相似文献
108.
109.
背景:在影响黑素细胞功能的诸多信号介导途径中,一氧化氮被认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次酸可以影响黑素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目的:观察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次酸对豚鼠皮肤黑素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以期确定大黄在活体皮肤中对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的有效作用浓度和作用机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材料:实验于2004-01/06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实验室和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雄性封闭群豚鼠24只。随机将豚鼠分为6组:对照组,大黄素次酸2,5,10,20,40mg/L组,每组4只。方法:①将大黄素次酸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稀释为2,5,10,20,40mg/L,分别对大黄素次酸(中国生物医学制品检定所提供,该药品为实验室提取的白色粉末纯品)2,5,10,20,40mg/L组豚鼠臀部、背部两处局部皮肤进行相应质量浓度皮下注射处理,注射量均为1mL。24h后对其中一处皮肤加注1mL相同浓度大黄素次酸一次。48h后取材,常规石蜡切片(取对照组及大黄素次酸组未注射药物处皮肤作实验对照组)。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法显示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用光学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识别黑素细胞,观察细胞胞质的染色及特点。用MLAS-1000图像分析仪,每组随机选择5张切片,每张切片检测20个细胞,由计算机处理系统计算出各组黑素细胞胞质中阳性免疫产物的平均吸光度(A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且用SNK-q进行组间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黑素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获得实验结果。结果:黑素细胞胞质中阳性免疫产物的平均A值:大黄素次酸2,5,10,20,40mg/L组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0.126±0.118,0.103±0.082,0.118±0.097,0.122±0.095,0.112±0.078,0.196±0.066,P<0.05);大黄素次酸各质量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大黄素次酸对黑色素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提示大黄对黑素细胞的调节通过一氧化氮信号传导通路。②大黄素次酸在2~40mg/L的质量浓度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不随大黄素次酸的质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中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都采取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进行检查,对两种方式的诊断率比对分析。另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子宫肌瘤患者的血流参数差异比较分析。结果:经阴道的超音检测率为,采用彩超进行子宫肌瘤检查的患者中,其PSV、EDV参数明显比正常组高,RI、S/D明显比正常组低。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有益于提高子宫肌瘤的诊断率,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