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73篇
  免费   2244篇
  国内免费   847篇
耳鼻咽喉   208篇
儿科学   292篇
妇产科学   190篇
基础医学   1205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4964篇
内科学   2264篇
皮肤病学   1131篇
神经病学   897篇
特种医学   10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450篇
综合类   12686篇
预防医学   4517篇
眼科学   379篇
药学   6362篇
  98篇
中国医学   8953篇
肿瘤学   1409篇
  2024年   305篇
  2023年   1000篇
  2022年   1339篇
  2021年   1608篇
  2020年   1223篇
  2019年   1094篇
  2018年   596篇
  2017年   1024篇
  2016年   1157篇
  2015年   1355篇
  2014年   2393篇
  2013年   2303篇
  2012年   3087篇
  2011年   3040篇
  2010年   2741篇
  2009年   2592篇
  2008年   3004篇
  2007年   2551篇
  2006年   2560篇
  2005年   2653篇
  2004年   1871篇
  2003年   1828篇
  2002年   1432篇
  2001年   1115篇
  2000年   887篇
  1999年   631篇
  1998年   576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472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439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魏金香  刘丽媛  宋铁鹰 《河北医药》2008,30(10):1517-1518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病6 h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 生理盐水200 ml静脉滴注,0.5 h内滴完;对照组:用安慰刑代替尿激酶,采用通常的脱水、抗凝、脑神经元保护荆等治疗.疗效评价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将CSS得分分别记录于下列各时间点:溶栓后1、2、3、7、14与21 d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7 d后溶栓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组总病死率(3.6%)显著低于对照组(10.0%).结论 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快、效果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消融(EMA)与射频消融(RFA)闭合大隐静脉主干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16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身高、基础临床表现-病因-解剖-病理生理(CEAP)分级、大隐静脉主干直径的不同将患者筛选并分层配对为EMA组(n=157)和RFA组(n=159)。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段疼痛情况和皮肤瘀伤情况;术后第14天、6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超声复查治疗段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RFA组患者的术后VAS最高评分出现在术后第1天,EMA组患者的术后VAS最高评分出现在术后第3天。术后第1~10天,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存在差异;与EMA组患者相比,RFA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更低。两组患者的皮肤瘀伤最高评分均出现在术后第4天;与EMA组患者相比,RFA组患者的皮肤瘀伤评分较低;术后第5~9天,两组患者的皮肤瘀伤评分差异较大。两组患者术后第14天、6个月的治疗段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观察组)和41例下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了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和反流程度,并分析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对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效能。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静脉反流程度中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而0级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静脉反流程度中Ⅰ级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诊断大隐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5、0.999、0.953,灵敏度分别为91.50%、97.60%、93.90%,特异度分别为97.60%、1...  相似文献   
994.
癫痫的临床特征决定了如何定义癫痫,进而指导治疗。因此,在对癫痫病因、轨迹和治疗反应的研究中,考虑构成癫痫的基本临床实体至关重要。人类表型本体论(Human phenotype ontology,HPO)广泛应用于临床和遗传学研究中用于临床特征的简明交流和建模,其允许使用逻辑推理来协调提取的数据。我们试图重新设计HPO癫痫亚本体,以提高其与当前癫痫概念的一致性,同时支持在高通量临床和基因组研究中应用大型临床数据集。根据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对癫痫发作类型的分类,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HPO癫痫亚本体,并在不同细节层次上整合了癫痫持续状态、热性惊厥、反射性发作和新生儿癫痫的概念。我们比较了修订前后的HPO癫痫亚本体,根据3个独立队列中791例患者的癫痫发作信息可以推断:其中2个独立队列的信息先前已发表过,还有150例患者是新招募的。每个队列的数据以不同的格式提供,并通过两个版本的HPO进行协调。新的癫痫亚本体将癫痫发作的描述性概念数量增加了5倍。可标注到队列中的癫痫发作描述符号数量增加了40%,关于个体癫痫发作的信息总量增加了38%。最重要的定性差异是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与全面起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经双侧大隐静脉入路的双下肢静脉造影/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angiography,CTV/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男49,女60)后经DSA确诊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7例(男25,女32)、B组52例(男24,女28)。A组采用双侧大隐静脉(膝关节下方)对比剂入路,B组采用双侧足背静脉对比剂入路。2组均行对比剂团注追踪触发扫描,A组监测腹主动脉,B组监测下腔静脉。三维容积重组(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3D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多种后处理方式显示动静脉压迹和迂曲开放侧支。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分别从图像质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对比度(直接征象)和侧支显示率(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①迂曲的盆腔静脉、马尾静脉丛、腹壁侧支显影率:A组>B组(58.14% vs. 13.95%,P<0.001),双下肢曲张静脉网显影率:A、B组无明显差异(98.83% vs. 96.51%,P=0.312)。②血管密度:下腔静脉主干:A、B组无统计学差异[(354.07±26.49) HU vs. (303.59±30.57) HU,t=11.57,P<0.001],髂动脉主干:A组>B组[(177.28±14.95) HU vs. (74.24±13.49) HU,t=47.45,P>0.001]。③对比剂涡流发生率:A组B组(93.6% vs. 10.22%,P<0.001)。结论:双侧大隐静脉入路下肢CTV/A成像检查清晰展示髂动静脉的解剖关系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提高了图像质量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含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 )的CHOP 样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晚期弥漫大B 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3 月共入组30例患者,中位年龄70(63~80)岁,24例(80.0%)国际预后指数≥3 分;21例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进行前瞻性II 期临床研究,以含PLD 的CHOP 样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晚期DLBCL。PLD 剂量为30mg/m2,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采用标准CHOP 方案中的剂量。CD20阳性的患者可联合利妥昔单抗,计划完成6 个周期。结果:客观缓解率为86.7% ,其中完全缓解率为66.7% 。中位随访20.1(0.7~38.5)个月,18个月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82.4% 及70.1% 。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4例(80.0%)发生3~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研究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肌钙蛋白T 无显著变化。4 例(13.3%)在PLD 输注后新发无症状性心电图异常。结论:含PLD 的CHOP 样方案是治疗初治老年晚期DLB-CL患者毒性可接受的备选方案,缓解率较高,心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姑息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弥漫性肝癌伴随肝区疼痛症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0天内和60天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简明记录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分减少>2分或日吗啡消耗量减少>2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基于WHO-QOL-100标准)、患者生存差异及实验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1例),对照组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转移性肝癌2例)。治疗后3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实验组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对照组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0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对比分析基于中期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的4项评估指标预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初始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明确诊断为EN-DLBCL的77例初诊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2例,年龄(62.7±16.2)岁]的资料,包括治疗前基线PET/CT、初始化疗3~4个周期时的中期PET/CT和临床资料,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中期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中期SUVmax<最佳临界值组和中期SUVmax≥最佳临界值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推荐,以ΔSUVmax%=70%为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ΔSUVmax%<70%组和ΔSUVmax%≥70%组;根据中期Deauville五分法评分,将患者分为Deauville五分法评分1~3分组和4~5分组;根据Lugano疗效评估标准,以中期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基于中期PET/CT的SUVmax、Deauville五分法评分、Lugano疗效评估结果、ΔSUVmax%等指标对EN-DLBCL初始化疗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效能。 结果 (1)初始化疗结束时51例(66.2%)患者完全缓解;中期SUVmax<4.9组、Deauville五分法评分1~3分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38/46)和85.0%(34/40),显著高于对应的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9、13.108,均P<0.001);以ΔSUVmax70%和Lugano疗效评估结果进行分组的各组,其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0.368,均P>0.05)。(2)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范围为4~105个月,随访结束时19例(24.7%)患者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SUVmax<4.9组、Deauville五分法评分1~3分组、Lugano疗效评估缓解组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优于对应的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48、4.586、4.765,均P<0.05);Lugano疗效评估缓解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期(OS)优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8,P=0.007);以ΔSUVmax70%分组的患者之间的PFS和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3.331,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ugano疗效评估结果、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EN-DLBCL患者PFS(HR=12.179、14.330,P=0.015、0.005)和OS(HR=8.645、8.903,P=0.008、0.041)的独立预测指标。 结论 基于EN-DLBCL患者中期18F-FDG PET/CT的4项评估指标中,中期SUVmax<4.9和Deauville五分法评分1~3分能较好地预测EN-DLBCL患者初始化疗结束时的疗效是否为完全缓解,Lugano疗效评估结果是P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难治性16例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后续治疗和预后。  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3.5(16~72)岁,其预后极差,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仅为5.7个月(95%CI:5.1~6.3)。积极后续抗肿瘤治疗患者12例(75%),mOS为9.8个月(95%CI:3.3~16.3);姑息治疗4例(25%),mOS仅为2.1个月(95%CI: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抗肿瘤方案包括Pola-BR为4例(33.3%)、BTK抑制剂4例(33.3%)、抗PD-1抗体2例(16.7%)和免疫化疗2例(16.7%),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4例(33.3%)。BTK抑制剂组2例(50%)为部分缓解,mOS为10.8个月(95%CI:3.4~18.1),较其他方案似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R-T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LBCL患者预后差,治疗手段局限,如何合理化分层使用后线治疗策略未来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000.
报告1例大疱性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0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伴瘙痒6年,出现斑块半年、水疱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斑和斑块,部分斑块浸润明显.右下腹斑块上可见0.5 cm×2 ca的水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明显水肿,部分区域可见表皮下疱形成,真皮浅层可见异形明显的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部分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LCA( )、CD4( )、CD45RO( ).结合临床、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大疱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