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437篇
预防医学   17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62篇
  9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将新入院的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CSII)组和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MSII)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但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与MSII组无差异。结论 CSI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刘航  刘建红  雷志坚  梁碧芳 《内科》2008,3(6):827-829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无明确诱因及阳性家族史;均有白天过度嗜睡,其中2例伴猝倒,6例有入睡幻觉及3例睡瘫症,有典型四联症仅1例;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4例,猝倒伴白天过度嗜睡2例,睡眠打鼾伴白天过度嗜睡1例。以白天过度嗜睡就诊者5例,以猝倒就诊者1例,以打鼾就诊者1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改变。7例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联合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PSG结果示睡眠潜伏期均〈10min,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均〈20min,仅1例合并打鼾者提示有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余未见睡眠呼吸暂停及夜间睡眠缺氧,MSLT中所有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都小于5min,其中5例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始发REM睡眠(sleep onset rapid eye rnovcment periods,SOREMPs),2例未见SOREMPs、但平均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均〈10min。结论提高对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的认识,是及早正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整夜PSG联合MSLT将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睡眠监测技术对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EDS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  相似文献   
994.
小量多次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5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的小量多次氟乙酰胺中毒者,做了回顾性探讨和对动物模型的检测。中毒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脑组织病理改变与"散发性脑炎"极其相似,故临床上极易误诊,法医学鉴定若不做毒物分析也易误判。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小量多次氟乙酰胺中毒的人和动物血糖明显降低,血乳酸、血氟、血清LDH及尿氟显著增高,这无疑是中毒者的特征性改变,也是二者临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995.
预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预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性能的影响.方法微米α-氧化铝粉经250MPa冷等静压成型,分别经高速率升温至1400℃、1450℃及低速率升温至1400℃、1450℃烧结,制备成的预烧结氧化铝块再通过1250℃ 4h的镧硼硅玻璃渗透,获得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测试不同烧结条件下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各种物理及力学性能,并观察它们的微观结构差异.结果高速率升温至1400℃、1450℃以及低速率升温至1450℃烧结的氧化铝较低速率升温至1400℃烧结的氧化铝制备的复合体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有明湿增加,抗弯强度值分别为380±32.67MPa,420±25.79 MPa,411±27.73 MPa,337±23.46 MPa.低速率升温至1400℃的氧化铝玻璃复合体以沿晶断裂为主,而高速率升温至1400℃、1450℃及低速率升温至1450℃的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断口,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同时存在.结论复合材料最佳的力学性能、基体材料的可切削性能以及工艺等方面,以高速率升温至1450℃的预烧结氧化铝基体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的比较,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病例57例,其中腹腔镜肝切除25例(LLR组),开腹肝切除32例(OLR组)。结果:LLR组手术时间长于OLR组(P=0.001);LLR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OLR组(P=0.025,P=0.045);LIR组住院总费用高于OLR组(P=0.00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浆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是可行的,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其具有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对比研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内科抽取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输注治疗;B组患者应用胰岛素进行多次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糖指标指标变化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以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差异。结果胰岛素泵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胰岛素皮下注射组80.0%(P<0.05)。结论临床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连续多次皮下注射对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均有显著作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睡眠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采用哌醋甲酯、氯酯醒、氯丙米嗪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有过度或发作性的不可抑制的白天睡眠,30例有夜间睡眠紊乱,25例伴猝倒,9例伴睡眠瘫痪,10例出现睡眠幻觉。睡眠脑电图监测显示36例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有2次或2次以上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相睡眠。随访29例,其中20例采用哌醋甲酯治疗,17例白天过度睡眠得到改善;8例采用氯酯醒或合并氯丙米嗪治疗,5例症状改善;大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学习问题。结论发作性睡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应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睡眠脑电监测结果作出早期诊断,对患者应给予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患牙在术后1 w内发生疼痛的情况以及在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术后7d两组患者发生疼痛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次法根管术治疗慢性老年性根尖周炎与多次根管治疗术临床疗效相同,且不会加重患者术后疼痛,且较多次根管治疗术疗程短、费用低,省时省力,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陈秋芳 《中外医疗》2016,(18):28-29
目的:对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长时连续蓝光照射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72 h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良发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着和长时连续蓝光照射同样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和不良发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