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2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6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87篇 |
内科学 | 43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5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37篇 |
综合类 | 213篇 |
预防医学 | 48篇 |
药学 | 79篇 |
中国医学 | 4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治疗肾囊肿和多囊肾提供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手段。方法:自行、研制了两型多孔肾脏穿刺针,Ⅰ型由多孔外鞘、内鞘和针芯构成;Ⅱ型由绝缘外套、多孔外鞘、内鞘和针芯构成。两型多孔肾脏穿刺针经皮穿刺治疗肾囊肿和多囊肾病人26例,其中Ⅰ型针治疗单发性肾囊肿13只、多发性肾囊肿6只、多囊肾9只;Ⅱ型针在多囊肾开放去顶手术后行隧道式穿刺9只。结果:全部病例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多孔肾脏穿刺针隧道式穿刺法治疗肾脏囊肿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一、选择题:1.(多选)以下哪项是脑梗死的临床特征:()A.发病急B.高致死率C.高致残率D.症状很轻2.(多选)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A.肾毒性药物B.肾血管疾病C.自身免疫性疾病D.多囊肾. 相似文献
74.
近来,有一位48岁男性患者,因尿少、浮肿、纳差,求治专家门诊。当我查体时,发现他左上腹触及梨状圆形肿物后,马上予以B超检查,发现双侧多囊肾、左肾呈8×10厘米大小,伴有多囊肝。急查尿素氮后诊断为多囊肝合并多囊肾;继发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囊肿性疾病是以肾脏出现内覆上皮细胞囊肿为特征的囊性疾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重者也可引发不良的后果。囊肿可有单个或多个,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碎片,多为先天遗传性,少数也可为后天获得性。男女都可患病,发生率0.2%。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多为双侧性多发性囊肿。成人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讨论先天性肾囊肿性疾病的CT诊断.方法 对先天性肾囊肿性疾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多囊肾CT表现为双肾增大,肾内有大小不一的CT值与水相近的低密度区或明显高密度区.髓质海绵肾CT能发现众多斑点状小结石,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增强扫描可见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造影剂聚集,呈现钙化影增大的条纹状图案.结论 CT诊断先天性肾囊肿性疾病有着其他诊断手段不具有的优势,对该类疾病可提供更准确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超声辅助定位治疗多囊肾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多囊肾患者手术情况,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超声辅助定位治疗肾囊肿239例为超声介入组,行后腹腔镜下介入但术中未使用超声辅助定位手术患者88例为非超声介入组.结果 超声介入组的手术时间为(3.61 ±0.49)h,长于非超声介入组的(3.27 ±0.71)h(t =4.89,P<0.05);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肾脏长度分别为(2.24±0.58)d、(12.01±4.25)cm,均短于非超声介入组的(3.59±2.27)d、(13.39 ±5.21)cm(t=8.49、2.45,均P<0.05);超声介入组术后>l cm囊肿残留的数量明显少于非超声介入组(x2=10.36,P<0.05).结论 后腹腔镜下超声辅助定位手术治疗治疗多囊肾,超声定位更能确定深部囊肿位置,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囊肿残留发生概率,还可避免发生较大的血管及肾脏集合系统的损伤,使手术安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03例ADPKD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ADPKD合并感染患者中,尿路感染占69.90%,其次为支气管肺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73.53%),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41.18%)。大肠埃希氏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明显。结论 ADPKD合并感染以尿路感染最为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确诊后应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一个家系分析,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的病因学、病理学、遗传学因素。方法通过对一多囊肾疾病家系4代34例家庭成员进行了调查,并对7例患者进行体检、超声、外周血染色体等检查。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肾脏囊肿性疾病,40岁以后发病,伴有腹胀、腹痛、高血压、血尿等症状。家系遗传分析表明,该家系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结论基因缺陷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家系中如果任一亲代发病,子代中必有子女发病,并且从Ⅱ1所生3女1子全部发病,发病年龄均在40岁以后,其第4代有很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9.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诊断及PG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近年来对其致病基因的研究有了深入的认识,基因诊断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蛋白剪短试验(PTT)、变性高压液相层析(DHPL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应用基因连锁标记分析进行ADPK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80.
免疫抑制药物对多囊肾病治疗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药物对成人型多囊肾病(APKD)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总结24例APKD患者肾移植并免疫抑制治疗[均为常规的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三联方案]前后情况,对比观察的指标是腰部胀痛、肉眼血尿、高血压、多囊肾大小。结果:移植术后腰部胀痛症状改善最为明显; 术前频发肉眼血尿者为83.3%,术后减为12.5%,相差非常显著(P<0.01);高血压在术后1个月内改善不明显,而在术后1年时改善非常明显(P<0.01);多囊肾B超测定值,术前与术后各期相比, 大小无显著差异,呈现“稳定”状态。结论:APKD患者肾移植术后腰部胀痛、血尿、高血压等症状的改善可归因于免疫抑制药物的治疗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APKD属基因决定基础上的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因素在其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免疫抑制药物可能对APKD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