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14篇
  免费   3825篇
  国内免费   3507篇
耳鼻咽喉   497篇
儿科学   816篇
妇产科学   1561篇
基础医学   4274篇
口腔科学   1169篇
临床医学   19623篇
内科学   9382篇
皮肤病学   526篇
神经病学   4893篇
特种医学   34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6552篇
综合类   45745篇
预防医学   9879篇
眼科学   1507篇
药学   19779篇
  257篇
中国医学   10457篇
肿瘤学   1510篇
  2024年   641篇
  2023年   2326篇
  2022年   2724篇
  2021年   2782篇
  2020年   2364篇
  2019年   2685篇
  2018年   1252篇
  2017年   2502篇
  2016年   2832篇
  2015年   3343篇
  2014年   6219篇
  2013年   6547篇
  2012年   7872篇
  2011年   8614篇
  2010年   8448篇
  2009年   8040篇
  2008年   8704篇
  2007年   7643篇
  2006年   7027篇
  2005年   7606篇
  2004年   6099篇
  2003年   5945篇
  2002年   4813篇
  2001年   4387篇
  2000年   3317篇
  1999年   2824篇
  1998年   2609篇
  1997年   2367篇
  1996年   2064篇
  1995年   1741篇
  1994年   1350篇
  1993年   960篇
  1992年   771篇
  1991年   664篇
  1990年   635篇
  1989年   582篇
  1988年   188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鸡蛋內壳膜与黑木耳蜂蜜白糖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36例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鸡蛋內壳膜组和黑木耳白糖蜂蜜组,各18例,鸡蛋內壳膜组采用碘伏消毒后覆盖鸡蛋內壳膜,黑木耳蜂蜜白糖组用碘伏消毒后涂黑木耳白糖蜂蜜,结果 鸡蛋內壳膜组褥疮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83%,黑木耳蜂蜜白糖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10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黑木耳白糖蜂蜜治疗压疮的效果优于鸡蛋內壳膜组,疗效确切,疗程短,是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s)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1例SLE患者(女性192例),记录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抗ENAs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和英岛狼疮评定组评定表(BILAG)2种评估方法评价疾病活动度。结果抗SSA抗体与头痛(r=0.26,P=0.04)、视物模糊(r=0.31,P=0.02)、皮疹(r=0.39,P=0.01)、脱发(r=0.23,P=0.04)、口腔溃疡(r=0.37,P=0.04)和SLEDAI(r=0.27,P=0.03)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r=-0.29,P=0.003);抗SSA抗体与抗SSB抗体呈正相关(r=0.69,P<0.01),但与抗dsDNA、抗RNP和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SB抗体与头痛(r=0.34,P=0.02)、视物模糊(r=0.27,P=0.04)、SLEDAI(r=0.36,P=0.02)和BILAG血管炎评分(r=0.23,P=0.03)呈正相关,与C3(r=-0.27,P=0.007)呈负相关;抗SSB抗体与抗RNP抗体或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r=0.16,P=0.001)、肾炎(r=0.32,P=0.02)、尿蛋白定量(24 h)(r=0,23,P=0.004)、SLEDAI(r=0.37,P=0.004)和BILAG肾脏评分(r=0.31,P=0.01)呈正相关,并且与发病年龄(r=-0.31,P=0.02)、白细胞(r=-0.35,P=0.01)和C4(r=-0.23,P=0.04)呈负相关。抗RNP抗体与雷诺现象(r=0.32,P=0.04)、抗dsDNA抗体(r=0.46,P=0.007)和BILAG皮肤黏膜评分(r=0.33,P=0.01)呈正相关,与白细胞(r=-0.27,P=0.03)呈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抗SSA抗体与头痛、视物模糊和C3仍相关,抗SSB抗体与C3和头痛仍相关。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和总SLEDAI评分相关,而抗RNP抗体仅与BILAG黏膜皮肤评分相关。结论抗ENAs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相关,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提示检测抗ENAs不仅可以反映SLE患者的临床表现,且其在疾病活动的评估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46例(57眼)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前房积血完全吸收(86.96%),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5眼出现继发性前房出血(8.77%);30眼出现并发症(52.63%)。结论: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治疗中需及时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以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病患66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所有病患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病患3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参照组病患3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法莫替丁治疗方案。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整体有效率为93.94%,远远高于参照组病患的治疗的整体有效率78.79%。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使用法莫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来说,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更好些,能够提高病患的整体治疗效果,最大程度上帮助病患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张建茹 《时尚育儿》2016,(3):135-135
本个案主要介绍心里疏导在一例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病情观察、护理及体会。  相似文献   
38.
体外循环是心内直视手术重要的辅助手段,非外科性出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体外循环造成的血小板功能损伤被认为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低温、血液与气体接触、生物相容性、剪切力、鱼精蛋白、肝素、麻醉药物的使用、机血回输、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流转时间等。  相似文献   
39.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