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12篇
  免费   5640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耳鼻咽喉   510篇
儿科学   333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1552篇
口腔科学   1310篇
临床医学   14410篇
内科学   3978篇
皮肤病学   271篇
神经病学   407篇
特种医学   277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4231篇
综合类   29181篇
预防医学   7907篇
眼科学   251篇
药学   15034篇
  185篇
中国医学   8317篇
肿瘤学   2039篇
  2024年   462篇
  2023年   1505篇
  2022年   2033篇
  2021年   2388篇
  2020年   1984篇
  2019年   1261篇
  2018年   886篇
  2017年   1382篇
  2016年   1844篇
  2015年   2588篇
  2014年   5106篇
  2013年   5193篇
  2012年   6867篇
  2011年   7608篇
  2010年   6908篇
  2009年   7379篇
  2008年   7149篇
  2007年   6613篇
  2006年   6604篇
  2005年   6324篇
  2004年   5126篇
  2003年   5489篇
  2002年   4638篇
  2001年   3774篇
  2000年   2179篇
  1999年   1979篇
  1998年   1838篇
  1997年   1846篇
  1996年   1710篇
  1995年   1487篇
  1994年   1105篇
  1993年   852篇
  1992年   734篇
  1991年   663篇
  1990年   474篇
  1989年   635篇
  1988年   232篇
  1987年   229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204篇
  1984年   125篇
  1983年   108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趋好及“入世”的大环境下,国家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社会生活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特别是随着“医疗保障”、“医药卫生”和“医药流通”三项重大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医药零售连锁的行业性发展条件全面成熟。也正是由于这种条件的迅速成熟,吸引了国内外、业内外大批资本对医  相似文献   
123.
陈航 《肇庆医学》2004,(2):51-51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而椎骨巨大细胞瘤临床少见,我院于1999年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4.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本病1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8例,女4例;单  相似文献   
125.
126.
1病例患者,女,80岁。诊断:左股骨胫骨折,患者于2006年7月23日晚7时摔伤左髋部,伤后肿痛,不敢活动。于24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X线摄片诊为:左股骨胫骨折。收入院治疗,经静脉给予调整心功能用药,营养支持,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基础指征平稳。在复合麻醉下,在电视X光下,行whitman复位法,Smitll—Petersen三刃钉固定术。术后第10天,检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呼吸均匀,生命体征平稳,伤部拍片可见骨折对位良,处于稳定状态,皮肤状况良好,即出院。  相似文献   
127.
苗医药用方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药物品种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1000多种。所有药物疗效高,有些药虽为中医本草书所载,但用法却有很多不同,常用药物运用方法有二十多种。本主要介绍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14种用药方法,其次简述了苗医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8.
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积液为临床常见病,常需要心包穿刺引流,以明确诊断或治疗。但心包穿刺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关心包穿刺及引流方法的文献报道较多,我们在总结文献报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X线透视下在心尖区行seldinger法穿刺,并使用小剂量造影剂在穿刺中定位和借助长导丝将引流管放置于心包的最低部位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9.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①120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病灶890个,最多见于豆状核(占40.8%),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32例既做CT,又做MRI患者中,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5.1倍,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5mm或位于幕下。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常为多发,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易为CT忽略,尤其是幕下病灶或≤5mm的病灶,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10mm),但大部分(60.0%)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0.
彭晋  吴贵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8):826-826,833
患者男性,29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17天入院。无胸、背痛及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胸透及胸部CT:右后下纵隔类圆形占位,密度较均匀,CT值20~22HU,肿物不随呼吸运动活动。CT诊断:右后下纵隔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图1,2)。于全麻下行右后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右后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讨论:纵隔支气管囊肿属先天性异常,为前肠囊肿的一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大部分位于气管、支气管周围,多在隆突下和右气管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胸痛,无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