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45篇
  免费   2956篇
  国内免费   2779篇
耳鼻咽喉   390篇
儿科学   606篇
妇产科学   725篇
基础医学   5708篇
口腔科学   435篇
临床医学   12237篇
内科学   7777篇
皮肤病学   1277篇
神经病学   547篇
特种医学   2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7篇
外科学   7027篇
综合类   22580篇
预防医学   4832篇
眼科学   1170篇
药学   7643篇
  89篇
中国医学   6162篇
肿瘤学   4254篇
  2024年   344篇
  2023年   1385篇
  2022年   1314篇
  2021年   1668篇
  2020年   1381篇
  2019年   1409篇
  2018年   736篇
  2017年   1289篇
  2016年   1445篇
  2015年   1663篇
  2014年   2921篇
  2013年   3003篇
  2012年   4071篇
  2011年   4541篇
  2010年   4509篇
  2009年   4508篇
  2008年   5276篇
  2007年   4828篇
  2006年   4689篇
  2005年   4845篇
  2004年   4091篇
  2003年   3625篇
  2002年   3283篇
  2001年   2930篇
  2000年   2525篇
  1999年   2120篇
  1998年   1840篇
  1997年   1738篇
  1996年   1565篇
  1995年   1361篇
  1994年   1166篇
  1993年   797篇
  1992年   675篇
  1991年   602篇
  1990年   540篇
  1989年   567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HLA-DRB1*07与慢性乙肝患者Th1/Th2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 DRB1 0 7与Th1 Th2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12 0例广东地区汉族慢性乙肝患者新鲜抗凝血各 8ml,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套式PCR(PCR SSP)方法进行HLA DRB1 0 7检测 ,并同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IFN γ、IL 2、IL 10和IL 4的水平。结果 :12 0例慢性乙肝患者HLA DRB1 0 7携带者 31例 ,携带率为 2 5 8% ,明显高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平均携带率 7 84 % ;HLA DRB1 0 7阳性患者IFN γ平均表达水平为 (1132 0 4± 75 36 )pg ml,IL 2平均表达水平为 (1184 0 6± 81 4 2 )pg ml,IL 4平均表达水平为 (876 79± 4 7 5 3)pg ml,IL 10平均表达水平为 (817 4 8± 2 4 4 0 )pg ml ;HLA DRB1 0 7阴性患者IFN γ平均表达水平为 (12 32 10± 198 13)pg ml,IL 2平均表达水平为 (12 0 8 17± 116 12 )pg ml,IL 4平均表达水平为 (6 81 99± 6 1 5 9)pg ml,IL 10平均表达水平为 (6 38 84± 76 17)pg ml。HLA DRB1 0 7阳性患者IL 4、IL 10表达水平高于阴性患者 (P <0 0 5 ) ,而IFN γ、IL 2表达水平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LA DRB1 0 7(+)慢性乙肝患者Th2因子表达水平高于HLA DRB1 0 7(- )慢性乙肝患者。  相似文献   
992.
HBeAg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平衡饱和法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以针对HBeAg的单克隆抗体G8包被板,双功能螯合剂异氰酸苄基二乙烯三胺四乙酸络合Eu3+及标记C4单抗,发光增强系统为以β-二酮体为主的增强液.数据采用Log-Logit法函数和四参数Logitc函数数据处理程序处理.结果表明方法的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2.39%和5.28%,平均回收率为97.62%,灵敏度为0.58NCU/mL,可测范围为12.01-529.84NCU/mL,ED20、ED50和ED80分别为6.36NCU/mL、26.85NCU/mL和136.7NCU/mL.本方法与HBsAg有13.1%的交叉反应.Eu3+标记抗体-30℃保存6个月免疫反应性基本无损失,同批试剂连续5个月应用分析结果稳定.HBeAg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质量参数优于EIA和IRMA.  相似文献   
993.
PENA方法的建立及与ELISA IgM检测CMV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敏感、稳定、快速、简便的实验室检测CMV的方法 ,同时探讨该种新方法与ELISA检测CMV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 5 5 2例病人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测定细胞核中的特异病毒早期抗体 (PENA)和ELISA法测定IgM抗体。结果 PENA方法 :强阳性 88例 ,阳性率 15 4 9% ,弱阳性 2 73例 ,阳性率 5 9 4 6 % ;ELISA -IgM方法 :阳性 34例 ,阳性率6 16 %。结论 PENA方法操作简便 ,与ELISA方法相比较 ,可对CMV感染进行早期测定及诊断 ,并可区分既往感染和即时感染 ,具有敏感性和稳定性 ,是测定小儿CMV感染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c-erbB2mAb,并进行特异性鉴定。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人源c-erbB2抗原表位,人工合成羧基端含优势表位的13肽,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依次经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法、克隆化和免疫组化染色法筛选出稳定分泌抗天然人源c-erbB2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交叉反应试验和阻断试验检测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天然人源c-erbB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mAb与已知的c erbB2抗原阳性的乳腺癌标本起反应;与其他不表达c-erbB2分子的细胞不起反应。用合成的13肽阻断后,失去与c-erbB2抗原的反应性。结论:用合成的13肽作为免疫原成功地制备出1株抗c-erbB2的mAb。  相似文献   
995.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外扩增特性。方法:利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系统富集CD34+细胞,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和CD34-混和细胞进行对照培养,比较EPCs体外扩增效果。另外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传代培养对细胞分化、扩增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定性定量分析。结果: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明显高于CD34+细胞单独培养EPCs扩增率(P<0.05),一旦细胞形成线索样结构行传代培养明显低于未传代的细胞凋亡(P<0.05)。VEGF对细胞凋亡(P>0.05)无明显影响,这些分化的EP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34、vWF、KDR、CD31阳性,并且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培养7d流式细胞检查CD34+、AC133分别占贴壁(AT)细胞的68.2%±6.3%(n=6)、57.2%±9.8%(n=6)。结论: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提高了EPCs扩增率,早传代使凋亡率明显降低。VEGF对EPCs体外扩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临床意义,本文对33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Ag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DNA,对其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38例患者,Pre-S1Ag阳性检测率为63.02%,HBeAg阳性检测率为48.52%,HBV-DNA阳性检测率为68.05%.Pre-S1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为78.56%;Pre-S1Ag与HBeAg阳性的符合率为81.17%;Pre-S1Ag与HBeAg、HBV-DN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提示Pre-S1Ag能够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有可能作为体内病毒复制存在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97.
肌醇磷脂介导缺血脑损伤信号传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醇磷脂途径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性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在脑缺血发生后这一通路的生理性代偿机制及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B族链球菌C5a肽酶蛋白表位,结合基因工程手段进行表位重组、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用预测程序ProPred和ANTIGENIC预测B族链球菌C5a肽酶蛋白的表位,应用PCR技术扩增出编码该表位基因片段,克隆PCR产物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的蛋白经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该融合蛋白并免疫C57/BL小鼠,萃取GBS表面蛋白,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体水平。结果在SCPB中预测到1个既具有MHC结合肽特性又具有B细胞表位特征的肽段。重组和表达了这一肽段,质谱得出与SCPB蛋白的相似性分数为79,Western-blot证实能与抗SCPB的抗体反应,纯化后融合蛋白纯度〉90%。动物实验证实融合蛋白能产生特异性的抗GBS抗体。结论重组表位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为相关蛋白的毒力机制研究和亚单位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Kuhn  E  De  Anda  J  Manoni  S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6):719-719
作者报道了伴有独特的血管平滑肌瘤样增生性间质的肾透明细胞癌。5例均为会诊病例,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37~75岁(平均53岁),4例位于右侧肾脏,1例位于左侧,3例有血尿,除1例因乳腺癌行双侧乳房切除术外无明显过去史,均无结节性硬化的临床症状,4例行部分肾切除术,1例行全肾切除术,1例于肾切除术后3年出现骨转移,活检示转移性乳腺腺癌,2例为新近病例,无随访。大体均为肾脏孤立性肿块,直径1.8~4.0cm,边界清楚,周围包绕厚的不规则包膜,2例可见中央有纤维性疤痕呈白色带状与包膜连续,其间的肿瘤组织呈多彩状,见棕红色、黄色、半透明白色区域,可见囊性变、坏死和局灶钙化。镜下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点相似,特征性改变是两种不同的成分混合:上皮透明细胞肿瘤和明显的血管平滑肌瘤样的间质。  相似文献   
1000.
免疫学进展学术讨论——蛋白质抗原表位分析和基因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厚生 《现代免疫学》1998,18(5):312-314
1998年5月26日上海市免疫学会基础组召开了一次有关蛋白质抗原表位分析和基因免疫的学术讨论会,邀请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洪海教授,上海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主任熊思东教授联系他们自己的工作,作了中心发言,参加会议人数众多,讨论十分热烈,颇有收获.现将主要讨论内容由主持人吴厚生教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