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61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265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1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设立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组通过置换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征 ,降低颅内压 ,减少蛛网膜粘连的发病率 ,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缩短疗程 ,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基底节出血并破入脑室疗效好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帕金森病是以涉及基底神经核直接与间接通路功能紊乱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后期部分患者伴有黑质外非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损伤,常伴有痴呆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由此,有关帕金森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胆红素脑病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DNF在胆红素脑病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建立胆红素脑病的动物模型,取出生4~6 d豚鼠50只,体重40~50 g,随机分为5个组:对照组(c组)、100me/kg 2 h组(T14 h组)、100mg/Kg 8 h组(T18 h组)、200 mg/kg 4 h组(T24h组)和200 mg/kg 8 h组(T28 h组).分别在给药后4 h、8 h灌注固定处死,取脑进行冰冻冠状连续切片,片厚20 μm,用兔抗BDNF(1:400)抗体进行免疫组化ABC染色法,由外到内取3个视野计数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的阳性神经元数,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而两两比较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均可见到阳性神经元,但前者明显多于后者; (2)T14 h组与对照组相比BDNF在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的阳性神经元数降低,又显著性差异(P<0.05),而T24h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T28 h组与对照组相比BDNF在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的阳性神经元数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Ti8 h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4)T18 h组与T14 h组、T28 h组与T24h组相比BDNF在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的阳性神经元数均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5)T28h组与T18h组相比BDNF在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的阳性神经元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BDNF正常新生豚鼠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 (2)BDNF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表达降低,随后随着损伤时间及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高; (3)BDNF在血清不同胆红素浓度所造成的脑损伤中,其表达时程、方式及程度不同.有关BDNF在胆红素脑病时表达变化的具体机制及所起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估经外侧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对术后存活者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死亡1例,存活25例;ADL分级法评估结果如下:I级3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和止血,而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证明外侧裂人路显微手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杜怀文 《现代保健》2012,(17):151-152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扩容治疗机制。方法:对14例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的急性进展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后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500ml扩容治疗3d,比较人院时、扩容治疗前及扩容治疗3d后NIHSS平均评分。结果:12例症状改善较明显,2例无效,扩容后NIHSS平均评分明显降低。结论:急性进展性基底节脑梗死闭塞血管局部存在低灌注一栓子清除下降,扩容治疗对急性进展性基底节脑梗死短期改善临床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7.
高血压脑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幕上,其中发生在大脑基底节的占60%~70%。自2001年4月~2010年4月我院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微创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86例,现总结分折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科本组患者86例,女性51例,男性35例;年  相似文献   
28.
李建  张云峰 《安徽医药》2015,36(11):1339-1342
目的 探讨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与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预后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 vs 22.9%,P > 0.05),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4.8±1.9)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15.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组住院时间(19.6±4.2)d明显短于保守组(23.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术后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性,73岁,因“突发左侧肢体功能障碍伴言语不清3h”于2017年12月16日入住神经外科,结合CT(图1A、B)诊断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左下肺炎症。患者饮水试验阳性,为行肠内营养,予留置鼻胃管,过程顺利,上腹闻及气过水声后间断推注150mL食糜,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经家属要求后拨除胃管,胃管尖端可见明显血迹。  相似文献   
30.
曾成  胡仙芳 《山东医药》2007,47(17):F0004-F0004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收治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男40例.女17例;年龄44~86岁,平均65岁;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头颅CT扫描示内囊出血28例,基底节出血18例,丘脑出血9例,小脑出血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