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82篇 |
免费 | 1642篇 |
国内免费 | 18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6篇 |
儿科学 | 245篇 |
妇产科学 | 393篇 |
基础医学 | 3050篇 |
口腔科学 | 292篇 |
临床医学 | 3072篇 |
内科学 | 3313篇 |
皮肤病学 | 409篇 |
神经病学 | 365篇 |
特种医学 | 75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2篇 |
外科学 | 1054篇 |
综合类 | 7764篇 |
预防医学 | 2876篇 |
眼科学 | 215篇 |
药学 | 2447篇 |
29篇 | |
中国医学 | 1285篇 |
肿瘤学 | 23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58篇 |
2023年 | 667篇 |
2022年 | 759篇 |
2021年 | 802篇 |
2020年 | 768篇 |
2019年 | 541篇 |
2018年 | 345篇 |
2017年 | 475篇 |
2016年 | 612篇 |
2015年 | 586篇 |
2014年 | 982篇 |
2013年 | 956篇 |
2012年 | 1131篇 |
2011年 | 1356篇 |
2010年 | 1285篇 |
2009年 | 1361篇 |
2008年 | 1423篇 |
2007年 | 1395篇 |
2006年 | 1515篇 |
2005年 | 1859篇 |
2004年 | 1433篇 |
2003年 | 1223篇 |
2002年 | 1216篇 |
2001年 | 1131篇 |
2000年 | 971篇 |
1999年 | 802篇 |
1998年 | 671篇 |
1997年 | 643篇 |
1996年 | 603篇 |
1995年 | 511篇 |
1994年 | 483篇 |
1993年 | 332篇 |
1992年 | 329篇 |
1991年 | 232篇 |
1990年 | 218篇 |
1989年 | 189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淋巴细胞特异性重组激活基因编码的重组激活基因1与重组激活基因2蛋白是参与V(D)J重排机制的重要的重组酶。除参与V(D)J重排以外,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激活基因介导的转位作用可能与染色体易位及淋巴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但迄今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检测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癌细胞株的发生情况。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材料: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和6T-CEM购自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Molt-4,皮肤T细胞淋巴癌细胞株HuT102,Burkitt’s淋巴癌细胞株Raji和Daudi以及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均由本实验室保存。细胞用含有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0.05C02条件下培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重组激活基因1,重组激活基因2,非同源末端连接装置途径中的DNA修复因子Ku70/Ku80。以及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采用巢式、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和T细胞受体B链重组信号序列两端的断裂点。了解参与V(D)J重排过程的基因表达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中间体的产生情况。主耍观察指标: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癌细胞株的发生情况。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激活基因1mRNA在4种T细胞株中均被检测到,在两种B细胞株和两种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中未检测到;重组激活基因2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仅在Jurkat,Molt-4和6T-CEM3种T细胞株中检测到,但在6T-CEM表达较弱;除HL-60细胞未检测到Ku80表达外,所有细胞株均检测到Ku70和Ku80表达。对4种T细胞株T细胞受体重排中间体检测结果表明:仅在Jurkat细胞中检测到DB2-J132 sjTRECs与DB25’端和3’Rss断点,表明Jurkat细胞发生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同时发现Jurkat TCR Dβ2-Jβ2重排删除环结合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结论:重组激活基因可能与T细胞白血病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Jurkat细胞有可能成为研究重组激活基因与T细胞淋巴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应用TCT(ThinPrep cytology test液基薄片技术)进行宫颈病变的初步筛查,辅以HC-2(杂交捕获第二代HPV DNA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HC-2诊断关系。方法:对1603例患者妇科门诊患者行TCT检查,采用TBS分类报告系统,异常结果进行HC-2,对HC-2( )者行LEEP活检术作病理。结果:1603例TCT中,其中ASC112例占6.9%(112/1603),LSIL27例占1.67%(27/1603)。HSIL13例占0.81%(13/1603)[(含原位癌1例占0.06%(1/1603)]。异常者行HC-2检查,HC-2( )者66例,HC-2(-)者86例。宫颈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TCT检查结果:ASC(含ASCUS、ASC—H)、LSIL(含LSIL伴HPV)、HSIL(含HSIL伴HPV)各组符合率分别是:68.75%(22/32);80.95%(17/21);90.31%(12/13)。结论:TCT异常结果进行HC-2及阴道镜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率。对宫颈癌的防治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DNA修复蛋白PARP基因在大鼠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DNA修复蛋白PARP基因表达的时空改变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 (MCAO R) ,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PARPmRNA的时空分布 ,结合TUNEL技术观察其与凋亡的关系。结果 脑缺血 30min再灌注 1hPARPmRNA表达增加 ,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 (P <0 0 5 ) ,与凋亡的时间变化规律相似 ,但范围大于并涵盖凋亡的范围 ,凋亡分布区外侧的缺血区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可诱导神经细胞DNA修复蛋白PARP基因的转录增强 ,PARP可能参与脑缺血损伤后的DNA修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2(Id2)在大鼠脑室管膜前下区(SVZa)神经干细胞(NSCs)发育分化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d2在不同发育阶段SVZa-喙侧迁移流(RMS)-嗅脑(OB)流通道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从空间上看,Id2在RMS表达始终最高,SVZa次之,在OB表达最弱;从发育的时间来看,Id2在各区域胚胎时期表达均比刚出生时强;在OB和RMS区,成年比刚出生时表达强,老年仍有较强表达;在成年SVZa表达比刚出生时弱。结论Id2在SVZa神经干细胞的发育学表达模式提示,Id2可能有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在RMS迁移区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57.
目的:对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型分布和病毒全基因组进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性荧光PCR试剂盒进行分型,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分离培养的病毒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ViPR网站下载部分代表性序列,用MEGA7.0软件进行病毒系统... 相似文献
58.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当今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胃癌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主要依靠胃镜活检和影像学检查,但侵入性和迟滞性限制了它们的临床价值,胃癌患者急需一种实时、精确、非侵入的诊断和病程监测方法。循环肿瘤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体液中的单链或双链DNA,含有与原始肿瘤细胞相同的基...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