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45篇
  免费   7917篇
  国内免费   9544篇
耳鼻咽喉   1343篇
儿科学   2741篇
妇产科学   1519篇
基础医学   14766篇
口腔科学   1677篇
临床医学   15854篇
内科学   16619篇
皮肤病学   1492篇
神经病学   3735篇
特种医学   27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3篇
外科学   7009篇
综合类   36188篇
预防医学   10191篇
眼科学   1252篇
药学   9030篇
  120篇
中国医学   3087篇
肿瘤学   11502篇
  2024年   770篇
  2023年   3108篇
  2022年   2824篇
  2021年   3131篇
  2020年   2784篇
  2019年   3086篇
  2018年   1814篇
  2017年   2529篇
  2016年   3039篇
  2015年   3246篇
  2014年   4638篇
  2013年   4934篇
  2012年   6738篇
  2011年   7799篇
  2010年   7483篇
  2009年   7750篇
  2008年   8449篇
  2007年   8167篇
  2006年   8033篇
  2005年   8184篇
  2004年   7420篇
  2003年   6693篇
  2002年   5577篇
  2001年   5016篇
  2000年   4069篇
  1999年   3408篇
  1998年   2893篇
  1997年   2178篇
  1996年   1607篇
  1995年   1305篇
  1994年   821篇
  1993年   458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8例。口服氯吡格雷5 d后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患者CYP2C19与ABCBl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出院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类别及时间。结果根据CYP2C19*2/*3快速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以及ABCBl C3435T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CBlT(-620)C不同基因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ABCBl C3435T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26 kg/m~2也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共38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61%(52/382),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6例(9.42%),心肌梗死4例(1.05%),血管性死亡12例(3.14%)。根据是否携带CYP2C19*2/*3基因分为2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BCBlT(-620)C、ABCBl C3435T基因的显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基因携带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也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3、ABCBl C3435T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其中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的患者终点事件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63.
6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162-164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HepG2株线粒体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LETM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HepG2株细胞中的mRNA并合成cDNA,采用PCR方法扩增LETM1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3Myc-2A上,构建重组质粒pCMV-3Myc-LETM1,酶切,测定序列并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肝癌细胞LETM1基因发生突变和氨基酸改变,突变发生于G148A(缬氨酸→异亮氨酸)、G320A(甘氨酸→天冬酰胺)、G344A(精氨酸→组氨酸)和A1760G(赖氨酸→精氨酸).[结论]肝癌细胞HepG2线粒体LETM1基因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65.
目的回顾我院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实践过程,总结经验,与同行分享。方法从准备工作、相关检测项目的确定,学术推广、项目优化和开展情况等方面详细阐述我院基因检测开展过程与精准药学服务情况。结果根据临床需求,我院已开展了以心脑血管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的27种药物,26项检测,2018年全年位1587名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结论基于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是临床药师参与精准治疗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Diego血型基因频率调查,建立辽宁地区稀有血型资料库。方法根据Diego血型的基因序列结构设计引物,优化PCR-SSP基因分型的实验方法,对1 298例辽宁地区汉族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并对其中55例标本进行血清学方法检测加以验证。结果应用已优化的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对1 298例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进行Diego血型的基因分型,其中Di~aDi~a检出1例,占0.08%,Di~aDi~b检出67例,占5.16%,Di~bDi~b检出1 230例,占94.76%。经计算,Di~a基因频率0.026 6,Di~b基因频率0.973 4,χ~2=0.009 8,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55例标本经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由此建立了辽宁地区Diego稀有血型资料库。结论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调查了辽宁地区汉族献血人群Diego血型基因频率,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的分布特点。建立了辽宁地区Diego稀有血型资料库,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乙醛脱氢酶2基因Glu504Lys多态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硝酸甘油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患有冠心病并伴有稳定性心绞痛发作史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均单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快速起效组,延迟起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基因芯片法对各组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Glu504Ly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LDH2基因的Glu504Lys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快速起效组患者68例,其中基因型G/G型49例占比72.06%,G/A型15例占比22.06%,A/A型4例占比5.89%;延迟起效组患者22例,其中基因型G/G型17例占比77.27%,G/A型1例占比4.55%,A/A型4例占比18.18%;起效组患者90例,其中基因型G/G型66例占比73.33%,G/A型16例占比17.78%,A/A型8例占比8.89%;无效组患者30例,其中基因型G/G型18例占比60.00%,G/A型7例占比23.33%,A/A型5例占比16.67%;各组之间患者在ALDH2基因的Glu504Lys位点基因型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醛脱氢酶2基因Glu504Lys多态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的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陕西医学杂志》2015,(2):144-146
目的:探讨MACC1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发卡RNA(shRNA)干涉食管癌细胞Eca109中MACC1的表达。利用MTT法和平板克隆试验检测MACC1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最后利用裸鼠成瘤试验检测MACC1对食管癌细胞体内增值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MACC1干涉的食管癌细胞,MTT和平板克隆结果显示MACC1基因干涉后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使食管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体内试验进一步证实MACC1干涉后抑制食管癌细胞在体内的增值。结论:干涉MACC1基因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9.
吴洋  宋燕妮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55-3259
乳腺癌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都不相同。尽管目前仍在努力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其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仍然是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往治疗主要依赖于经典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定量的诊断方法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虽然化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并提高生存率,但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低复发风险(recurrence risk,RS)有可能超过化疗益处。21基因检测不仅可以预测这类早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还可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用药,为患者增添信心。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基因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收集一CMT家系8名成员临床资料,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方法及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PMP22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选择60名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该家系中患病者以行走不稳、跨阈步态,伴有弓形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家系中5名成员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及MLPA方法均检测出PMP22基因重复序列,其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4名(Ⅱ3、Ⅱ9、Ⅱ11、Ⅲ7),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基因检测结果示PMP22基因重复序列的为携带者有1名(Ⅲ5),家系中余3名成员及对照组60名均未见重复序列。结论基因检测在明确CM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且MLPA法筛查基因时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