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12基因诱导裸鼠体内肿瘤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K12基因在体外可以转化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13细胞,体内可以诱导肿瘤的形成。方法采用PCR法构建含KSHV K12基因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表达质粒,将该质粒转染。NIH313细胞,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细胞。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裸鼠成瘤试验,分别证实K12基因体外转化细胞和体内致瘤特性。免疫组化(IHC)染色进一步评价转化细胞及其诱导的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Fas和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K12基因转化的NIH313细胞在软琼脂中可以形成集落、在裸鼠体内可以形成肿瘤;转化的细胞及其诱导的肿瘤组织中可观察到VEGF、Fas和FasL的表达,其中,Fas和FasL的表达较高。结论KSHV K12基S因具有体外转化细胞、体内诱导肿瘤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IQ 结 构 域 GTP 酶 活 化 蛋 白 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 IQGAP1)对足细胞细胞骨架重组的调节作用。方法:嘌呤霉素(PAN)刺激小鼠足细胞后,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IQGA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骨架F-actin的分布,F-actin肌动蛋白评分系统(CFS)对骨架重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观察上调和下调足细胞IQGAP1表达对PAN诱导的足细胞骨架重组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PAN刺激组足细胞内IQGA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足细胞F-actin排列紊乱,CFS明显升高;②IQGAP1 siRNA进一步抑制IQGAP1表达后,PAN引起的上述足细胞F-actin重组更加明显(P<0.05);③转染pCantag-myc-IQGAP1质粒促进IQGAP1表达后,PAN诱导的足细胞F-actin排列紊乱显著减轻,CFS明显下降(P<0.05)。结论:IQGAP1能抑制嘌呤霉素诱导的足细胞骨架重组,对维持足细胞正常骨架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在体内和体外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肾病大鼠足细胞以及PAN诱导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 (1)建立PAN肾病大鼠动物模型,给予SPE和他克莫司干预,分别在第5、10、15、21天留取肾组织标本,WT1染色计数足细胞数目,免疫荧光观察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荧光强度.(2)体外采用PAN致足细胞损伤模型,PAN作用小鼠足细胞24 h,分别加入含SPE、丹酚酸B(SalB)、迷迭香酸(RA)及他克莫司的培养基培养6、12、24、48 h,观察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ctin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荧光强度.结果 (1)肾小球WT1细胞计数结果显示,PAN组第5天时足细胞数已开始下降,第15天达(14.4±0.7)个/肾小球切面,较正常组(37.2士1.5)个/肾小球切面减少(P<0.05),SPE组与阳性对照组(他克莫司组)各时间点足细胞数量高于PAN组;第15天时,阳性对照组肾小球WT1细胞计数与SPE高剂量组较为接近(P>0.05).第5天时PAN组大鼠肾组织8-OHdG荧光强度较正常组增强,第10天上升至高峰,而后开始减弱,第15天时仍高于正常组;给予药物干预后,大鼠肾组织的8-OHdG荧光强度降低,其中阳性对照组与SPE高剂量组8-OHdG荧光强度较为接近.(2)体外研究发现,PAN作用24 h后,F-actin几乎完全解聚,少数细胞尚有残存的被切断的丝状结构,给予SPE、SalB、RA及他克莫司治疗后,PAN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明显减弱,细胞内重新出现极性分布的微丝.与正常组相比,PAN作用小鼠足细胞24 h后ROS荧光强度增加(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足细胞内ROS荧光强度降低,24 h SPE低剂量组、SalB高剂量组和RA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足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降低程度相近(P>0.05),24 h SalB降低足细胞内ROS荧光强度效果优于RA,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从体内及体外证实,SPE对PAN所致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大视野     
《广东药学》2011,(2):I0004-I0004
前沿进展 增加嘌呤霉素敏感性氨肽酶含量可缓解老年痴呆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增加大脑中一种酶的含量,可有效减缓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一些老年痴呆症的病程发展,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大脑中Tau蛋白质的过度磷化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一些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大脑中已经发生变异的蛋白质Tau会大量吸附磷酸盐,然后大量聚集并破坏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5.
大视野     
增加嘌呤霉素敏感性氨肽酶含量可缓解老年痴呆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增加大脑中一种酶的含量,可有效减缓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一些老年痴呆症的病程发展,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大脑中Tau蛋白质的过度磷化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一些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大脑中已经发生变异的蛋白质Tau会大量吸附磷酸盐,然后大量聚集并破坏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6.
目的: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模型经典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尾静脉追加,制作更适合慢性肾脏病药理学研究的实验性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2只,6周龄,雄性,随机分为对照组、颈静脉给药组和追加给药组,每组14只,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30天和第56天处死动物。颈静脉给药组行颈静脉插管术缓慢推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40 mg/kg),追加给药组在颈静脉给药(40 mg/kg)后第13、16、19天再进行3次小剂量尾静脉追加(5 mg/kg)。对照组给等容积0.9%生理盐水。造模后第5、10、15、20、28、42、56天时检测24 h尿蛋白。实验结束时对比两组模型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颈静脉给药组在造模后第5天出现蛋白尿,10 d左右尿蛋白达到高峰(均值264.1 mg/24 h),随后尿蛋白急剧下降,约在第20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追加给药组尿蛋白出现一个持续增高的平台期(均值维持在略高于150 mg/24 h的水平),末次追加后约10 d(颈静脉给药后第28天)开始缓慢下降,于第56天时接近正常。光镜所见:在30 d和56 d时,追加给药组大鼠的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炎性浸润等组织病理学指标较颈静脉给药组改变显著,其中两组之间间质纤维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血清生化结果显示,追加给药组大鼠TG、TC(P〈0.05)、Scr(P〈0.05)升高较明显,而颈静脉给药组变化则不明显。结论: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经典模型进行多次小剂量尾静脉追加,可以造成大鼠慢性肾脏病变。改良后的模型能够节约研究时限和研究成本,更适用于开展慢性肾脏病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V)对嘌呤霉素(PAN)刺激下足细胞黏附分子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永生化人足细胞分为以下四组:(1)正常对照组;(2)二甲基亚砜(DMSO,1mg/ml)对照组;(3)PAN(1.0μg/ml)组:PAN分别培养足细胞12h、24h、48h、72h;(4)PAN(1.0μg/ml)+FLV(1×10-8~1×10-5M)组,PAN分别与不同浓度FLV共同培养足细胞48h。用Western印迹和DCFHDA(2’,7’-二氯荧光素-3’,6’-二乙酸酯)分别检测以上四组足细胞β1整合素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噻唑蓝[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简称MTI]法检测足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AN分别作用24h、48h、72h后,β1整合素表达逐渐下降、ROS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FLV干预后,β1整合素表达水平升高、ROS表达水平下降,以FLV浓度为1×10-7M作用48h效果最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PAN组以及PAN+FLV组足细胞β1整合素水平与细胞内ROS表达水平成负相关。MTT结果表明DMSO以及FLV浓度为1×10-8M和1×10-7M对足细胞的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而FLV浓度为1×10-6M和1×10-5M、PAN组、PAN+FLV组,在24h均明显抑制足细胞的活力(P<0.05)。与PAN组相比,PAN与FLV1×10-7M共同作用48h足细胞活力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PAN可致体外培养足细胞的β1整合素表达下降,FLV上调β1整合素的表达,保护足细胞。此机制与FLV抑制足细胞内ROS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8.
肾炎灵颗粒剂对实验性肾病大鼠蛋白尿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临床初步证实肾炎灵对慢性肾炎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基础上,经过采用嘌岭霉素肾病大鼠动物模型,对肾炎灵颗粒剂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进一步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肾炎灵颗粒剂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表明肾炎灵颗粒剂具有显著的改善肾脏组织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牻牛儿素对大鼠肝肾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牻牛儿素是从童氏老鹳草中提取的一种鞣质。本文介绍了牻牛儿素对大鼠氨基核苷肾炎以及对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运用肾炎灵颗粒剂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95例,其中56例肾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并设阳性中药对照组.治疗结果表明,肾炎灵颗粒剂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蛋白尿、红细胞尿,并能改善肾小管间质和肾功能损害.治疗各类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有效率为87.6%,与阳性中药对照组59.38%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能明显改善本病的主要症状,未发现有影响治疗的明显副反应.实验(1)结果提示,肾炎灵颗粒剂可明显降低嘌吟霉素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实验(2)结果提示,喂服肾炎灵颗粒剂大鼠的血清,对培养的系膜细胞3H-thymidine的掺入率的抑制作用,与小牛血清培养液对比(P<0.01),而且在0.5%低浓度时,即显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成纤维细胞的3H-thymidine掺入率的抑制作用,在10%、20%浓度时,与10%、20%未喂药大鼠血清培养液对照组对比(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