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an B Wu J Ruan CW Liang WJ Deng ZH Zhang QM Huang SY Lin RX Pei FQ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4):289-292
目的调查广东省啮齿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现状,为制定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在广东省的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和粤中珠江三角洲等4个地域28个县(市/区)28个乡(镇)56个村(街道),采用笼捕法捕鼠,进行分类鉴定,剖检鼠类动物的心、肺,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鉴定雌雄成虫。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2目2科(亚科)4属10种,其中7种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28个县(市/区)调查点捕获的鼠类均发现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共剖检鼠类5820只,总感染率为8.5%(496/5 820),平均感染度为6.1条/鼠。所调查的4个地域,以珠江三角洲的鼠类感染率最高,为9.8%(205/2084)(χ~2=15.25,P<0.01);所捕获的鼠类中,以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16.9%(310/1 835)(χ~2=240.91,P<0.01);检获的广州管圆线虫雌虫1125条,雄虫1064条,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P>0.05)。结论广东省的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和粤中珠江三角洲等4个地域28个县(市/区)28个乡(镇)56个村(街道)调查点的鼠类动物均有广州管圆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60d后,采用等量Py17XL、Py17XNL、Pynigeriensis或PbANKA分别再次攻击,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其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Py17XNL和Pynigeriensis再感染小鼠出现一过性低水平的原虫血症;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与正常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小鼠全部存活。相比,PbANKA再感染小鼠出现高水平的原虫血症,与其初次感染水平相近,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却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小鼠水平接近,小鼠全部死亡。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可在宿主抗同源疟原虫再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异种疟原虫再感染无保护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