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调查石渠县啮齿类动物构成及其棘球蚴的感染状况,为当地的棘球蚴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7-8月在四川省石渠县云波沟设置4个间距为500 m的样方(0.25ha2)捕捉啮齿类动物,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368只,其中高原鼠兔占19.0%(70/368),长尾仓鼠占0.5%(2/368),青海田鼠占74.2%(273/368),白尾松田鼠占5.4%(20/368),肢体残缺无法分类鉴定的田鼠占0.8%(3/368)。啮齿类动物DNA检测棘球蚴感染率为4.9%(95%CI:2.7%~7.1%),其中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3%(0-0.8%),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4.6%(2.5%~6.8%),未检测到细粒棘球蚴感染的个体。t检验显示4个样方中青海田鼠的捕获数均显著多于高原鼠兔(t=-3.431,P<0.05)。χ^2检验显示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石渠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多房棘球蚴感染率(χ^2=值分别为14.578和7.515,均P<0.05),兔形目动物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啮齿目动物棘球蚴感染率(χ^2=4.850,P<0.05)。结论在石渠县青海田鼠和高原鼠兔是主要啮齿类物种和棘球蚴的主要野外中间宿主。在包虫病的防治中应加强对这两种物种的检测,控制棘球蚴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2.
23.
总之,乳腺增生病中的一部分可发生恶变而成乳腺癌,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其中,乳腺增生病中肉眼可见的大囊肿子宫腺肌病并非人类所特有,许多动物如灵长类、啮齿类的动物子宫也会出现类似人类子宫腺肌病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子宫肌层内可有少许子宫内膜组织,当内膜侵入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时即为子宫腺肌病。本病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 相似文献
24.
<正>缺血性卒中由于病因、病程、阻塞部位、缺血程度及合并系统疾病的差异而导致临床变异性很大,使得临床研究需要较多的样本量以避免混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可变量在动物模型中可以得到严格控制[1]。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已经被用来模拟人类卒中,它在认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策略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溶栓和神经保护。目前,重组 相似文献
25.
CDC、州和地方卫生部门继续对同野生或外来哺乳动物宠物有接触和患猴痘人员中的猴痘病例进行调查。本文报告这些病例最新的流行病学、实验室和天花疫苗使用情况的数据 ,简述了从非洲进口的啮齿类可能是这次暴发传染源的实验室证据。到 7月 2日 ,共有 81例猴痘病例由下列州上报CDC :威斯康星 (39例 )、印地安那 (2 2例 )、伊利诺斯 (16例 )、密苏里 (2例 )、堪萨斯 (1例 )、俄亥俄 (1例 )。其中 32例(4 0 % )在CDC经实验室确诊 ,4 9例 (6 0 % )疑似和近似病例正在调查中。 81例病例中 ,4 3例 (5 3% )为女性 ;年龄中位数 2 7岁 (1- 5 1岁 … 相似文献
26.
张广登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9,4(6):373-374
海南州位于青海湖之南。东西260公里,南北270公里,面积46000平方公里。共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五县。该地区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100~5300米,景观分高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高寒灌丛和山地针叶林。黄河河谷气候暖 相似文献
27.
28.
29.
食虫目中的鼩鼱科是一个比较大的科,在长期以来的卫生防病工作中一直很重视这个类群,因为它与啮齿类(老鼠)在传病意义上相同,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将捕获的鼩鼱一律称之为臭鼩鼱,实际是错误的。鉴于此,并于2006年10月对浙江省嘉兴地区的平湖市邬桥进行了调查采集,所获得之鼩鼱科动物,经过反复严谨的鉴定,确认全部为大麝鼩,此次发现为浙江省首次报道(见表1、图1、图2)。 相似文献
30.
安徽淮北皇藏峪啮齿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9月,作者对安徽淮北萧县的皇藏峪进行了啮齿类区系调查。由于该峪面积较小,景观较单纯,本次调查将该峪划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峪内农田及荒草地3个地理景观区,共捕鼠119只,计7种。以峪内农田荒草地鼠密度最高,为19.83%,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8.34%;落叶阔叶林区鼠密度为13.53%,社鼠为优势种,占7298%;针叶林区鼠密度最低,为7.53%,中华姬鼠为优势种,占61.90%。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我省淮北地区新纪录。从捕获的7种鼠看,属东洋界种1种;广布种3种;古北界种3种。从该区啮齿类区系组成和优势种看,应属古北界,但亦存在着明显的过渡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