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673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16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702篇
预防医学   36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5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中HBV-DNA的差异以及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血清与唾液HBV-DNA,用ELISA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ALT值,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6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与唾液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3.3%和63.3%(x2=15.91,P<0.01);HBeAg阳性患者33例,HBeAg阴性患者26例,其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15%和88.5%(x2=0.64,P>0.05);ALT值的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9.0(45.0~220.5)和38.5 (24.0~103.5)(t=1.36,P=0.180);血清HBV-DNA对数值的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14(6.01~7.62)和5.09(2.30~6.83)(t=3.70,P<0.05);唾液HBV-DNA对数值的四分位间距分别为4.63(1.19~5.29)和0.00(0.00~4.6)(t=3.25,P<0.05).对6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与唾液HBV-DNA病毒含量的对数值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0.83,P<0.05),回归方程为y=0.88x+2.82.结论HBeAg阳性的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相比较,虽然血清中病毒阳性率以及ALT值无差异,但病毒含量有差异.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与唾液中的病毒含量呈正相关,血清中病毒含量高于唾液,提示血清的传染性比唾液强.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收集健康成年人(20-30岁)刺激性腮腺唾液,用生物素凝胶P-2层析分离出一族纯化的唾液富组蛋白。光密度监测和细胞活力分析证明富组蛋白能抑制或杀灭白色念珠菌芽生孢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提示富组蛋白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诱导胞内物质丧失。从而导致该生物体死亡。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创建一个实验室环境内可重复易操作的应激诱发范式, 激发个体接近自然条件下的应激状态。方法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道具构建出高空场景,设计了“体验高空”、“高空救猫”及“躲避飞鸟”3个任务来诱发志愿者产生应激反应,记录了44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在5个时间点(任务前2次、任务完成即刻1次、任务后休息2次)主观报告的紧张压力程度和唾液皮质醇水平。结果 志愿者在高空场景的3个任务诱发下,主观报告的应激水平在5个时间点上有显著的差异(P <0.001),且在时间点3 (任务完成后)达到峰值;皮质醇水平在5个时间点上有显著的差异(P <0.001),且在时间点4(任务完成后15 min)达到峰值。结论 一方面,主观报告中个体的消极情绪在应激后显著增加,压力水平在正式任务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和练习阶段逐步升高并在任务完成后达到峰值。另一方面,应激后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提高,达到了与基于VR场景的TSST范式相似的水平。因此,初步验证了该范式在诱发应激反应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龋活性的变化,定量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唾液中的钙、磷质量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28例为试验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刃天青纸片法检测试验 组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70 Gy)后龋活性的变化;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试验组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70 Gy)后及对照组非刺激性唾液中钙、磷的质量浓度。结果 试验组放射治疗后龋活性增加,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放射治疗前唾液中钙质量浓度为(63.19± 3.27)mg·L-1,治疗后为(33.38±0.32)mg·L-1;放射治疗前磷质量浓度为(132.96±5.13)mg·L-1,治疗后为(49.18±2.66)mg·L-1。放射治疗前后唾液中钙、磷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龋活性增加,唾液中钙、磷质量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95.
目的:用显微硬度测量法研究正常人体唾液及氟化物对碳酸饮料酸蚀的年轻恒牙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方法:收集口腔正畸门诊减数拔牙所拔除的新鲜、健康年轻恒牙23颗,制成牙釉质样本90块,随机分为对照A组、实验B组及实验C组;每组又分为三个亚组(A1、A2、A3、B1、B2、B3、C1、C2、C3),其中A1、B1、C1浸泡在雪碧中1周、A2、B2、C2浸泡在芬达中1周、A3、B3、C3浸在百事可乐中1周,每组10个牙块。A组牙浸泡完后直接用显微硬度仪做表面硬度测试;B组牙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分别浸泡于装有正常人体唾液的容器中,将容器置于37℃恒温箱中,定期摇动容器,1月后取出用显微硬度仪做表面硬度测试;C组牙则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每日早中晚3次用含氟牙膏涂布牙齿开窗处表面10 min,再分别放入装有正常人体唾液的容器中,将容器置于37℃恒温箱中,定期摇动容器,1月后取出用显微硬度仪做表面硬度测试。结果:正常人体唾液及氟化物均能使脱矿后年轻恒牙牙釉质表面硬度明显升高(P<0.05),且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体唾液及氟化物对脱矿年轻恒牙的再矿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6.
用放射性同位素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变链S.mutansJBP株(血清C型)及S.sobrinus6715株(血清g型),观察兔全唾液对这两种细菌在羟磷灰石(HA)表面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JBP和6715在无唾液包被的HA上的粘附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唾液包被HA后JBP粘附量明显多于6715(P<0.01),说明唾液成分可促进C型变链的粘附,但对g型变链的粘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7.
用^3H标记变形链球菌遗传分型Ⅰ型S.mutansJBP和ⅢS.sobrinus6715,观察细菌在经兔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表面的粘附量,以研究唾液对两种菌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utansJBP和S.sobrinus6715对经唾液包被的HA上的粘附量有明显差异,I型JBP的粘附量显著多于Ⅲ型6715,在无唾液包被的HA上,两者粘附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变形链球菌I型S.mutans粘附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的浓度能否作为帕金森病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选择患者35例(PD组).健康者25例(对照组)。α-突触核蛋白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血浆α-突触核蛋白浓度较高,而唾液中较低,在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作为PD标记物的诊断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27(P=0.003),最佳临界值为157.86 ng/L,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72.0%。而唾液α-突触核蛋白作为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P=0.00),最佳临界值为211.14 ng/L,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0.0%。结论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浓度可作为帕金森病诊断指标,有望成为诊断PD的外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检测儿童唾液中高相对分子质量唾液粘蛋白(MG1)含量,探讨其与乳牙患龋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唾液粘蛋白的研究及龋病病因的探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305名幼儿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①无龋组:dmft=0;②低龋组:dmft=1~4;③高龋组:dmft≥5。随机抽取每组各20名儿童,用刃天青纸片法检测各组的龋活性,然后取所有儿童的非刺激性唾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MG1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刃天青纸片法显示无龋组、低龋组、高龋组儿童的龋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龋组MG1平均含量为13.63 mg/L,低龋组MG1平均含量为12.96 mg/L,高龋组MG1平均含量为12.61 mg/L。经统计分析,无龋组与高龋组唾液MG1的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龋组与低龋组、低龋组与高龋组唾液MG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儿童男女比较唾液中MG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唾液中MG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mft≥5的儿童龋活性高于dmft<5的儿童。②无龋组儿童唾液中MG1的含量高于高龋组,儿童唾液中MG1含量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测3种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测口腔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结果 1)直接点种法中各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2)唾液链球菌软琼脂上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3)活菌与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