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762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5篇
  3篇
中国医学   49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经》中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内经》中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内经》既论述了人体生命本原于父母生殖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自身之气运动的中医学生命本原说,又讨论了存在于宇宙中的精或气或天地阴阳之气是人类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的中国古代哲学生命本原说。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能在微观层次上阐释人体生命的本原和生命过程的维系机制,故在中医学范畴中应被逐渐淡化。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则强调精为人体生命之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来源和生命过程的认识,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反映了中医学的特色,是今后应花大力气在微观层次上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2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即整体观、综合观、“意”主“权变”等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临床指导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也决定了中医学的本质 ,这种特色性的逻辑思维对于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应是中医学发展中“不变”的特色。同时其本身的局限性、模糊性等严重制约着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要现代化 ,就必须积极与世界医学交流与融合 ,在“变”中寻求理论和临床上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3.
子午流注与中国古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午流注理论体系广泛引用先秦、两汉以降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宋、明理学的背景下 ,采用了象数派《易》学的研究成果。其纳甲法几乎纯采象数派易学之说 ,融干支、五行、阴阳之说于一炉 ,结合针灸临床实践 ,创造性地建立起古代时间治疗学体系。该体系是古代医家在敏锐观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成功引入哲学思维框架立说 ,形成的一个医学与哲学巧妙嫁接的严密系统。这一成就在那个时代有相当的先进性 ,出现并流行于那个时代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4.
随着近代西方科学的兴起,每一次伴随国门的开放,中医学如何发展的问题总是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从本世纪20年代起,就成了被医学界炒得热了又凉、凉了又热的话题。人们在不懈地探索、不停地尝试,随着西方医学的引入,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的碰撞,医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用西医学方法规范中医理论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尝试。西医学精细的临床观察、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引入,使得中医学的疾病分类、临床观察更深入、更明晰了,中西医结合对疾病的研究,也发展了一些确有实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这种研究的深入,其弊端也日益…  相似文献   
25.
肿瘤的本质及治疗模式引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肿瘤本质的认识是肿瘤治疗模式提出的科学依据 ,而对其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的反思 ,会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研究 ,加速根治肿瘤的步伐。1 肿瘤的本质1 .1 从细胞水平看 :肿瘤是正常状态下“不存在”的肿物 ,其细胞学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原组织或原组织胚胎分化时期的细胞特征 ,可以无限繁殖而不能被机体识别清除。基于这些现象、认识角度、层次不同 ,人们提出 :肿瘤是细胞的“返祖”、“退化”或“进化”。正常细胞的分化是有序的、有限制的和有选择的基因表达 ;而肿瘤细胞是由于正常细胞分化阻断、分化异常而演化成的不法细胞。故肿…  相似文献   
26.
中医学概念模糊性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7.
论"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这段经文讲到的“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它既是太极之妙用,为造物之始,而有“三生万物”;同时又是先天与后天的具足,包涵了万物的本质———即“冲和”之整体。一切事物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28.
1 医学的外在目的就医学而言,其“外在目的”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医学的需要和期望而界定的目的,即人们主观意识的目的,又称主观目的。这种目的并不是医学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人们强加在医学之上的,外在的,而且是有限的、多样的、变动的。因为任何人类个体的主观目的,由于受到各种前提条件的限制都不可能是无限的和不变的,而是变换不定的和多种多样的。其有限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医学目的的内容是由主体凭主观的需要自定的,主体需要什么,就以什么作为其目的;另一方面,医学是独立于主观目的之外的东西,是实现主观目的的“外在条件”。因此,…  相似文献   
29.
试论医哲不分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玲 《山西中医》2003,19(3):1-2
古代哲学对各种传统学科理论的形成都曾有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医学理论中,古代哲学不仅是方法论和自然观,而且有些哲学概念直接代替和弥补了实际医学知识的不足。医哲不分是造成中医理论中概念模糊的根源,其消极作用在于有碍于深入探讨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限制了对具体事物清晰、准确、实在的把握。因此,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使医哲分离,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0.
徐宇宏 《养生月刊》2004,25(9):772-775
“养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涵,从其养生之观念可以关联到庄子哲学的整个体系。因为庄子哲学的出发点与儒、墨、法等家不同,并不注重现实社会问题尤其是所谓国家大事应对方式的探讨,他主张生命与生活是大事。庄子的玄虚论道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论人之生,故而在《庄子》中提出诸如“活身”、“全形”、“尊生”、“卫生”、“达生”等一系列养生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