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临床资料:我院在2000年5月~2005年5月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发生反跳现象8例,治愈3例,死亡5例,发生反跳率7.5%,病死率62.5%。有机磷农药中毒一般发生在维持阿托品化期间,治疗的2~7天内。反跳发生前患者大多面色由红变白,皮肤微汗,瞳孔再度缩小。唾液增多,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胸闷、气短、呼吸急促,肺部可闻及湿音,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3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0岁,因发热、干咳、食欲欠佳就诊。查体:体温37.50℃、脉搏75次/min、呼吸20次/min。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两肺未闻及干、湿音,心音正常,肝脾示触及,腹部软,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巩膜、皮肤无黄染。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3.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又称“咳逆”。《内经》对呃逆首先提出为中上二焦病。《金匮要略》则把它分为三种类型。呃逆可单独发病,也可成为其它疾病的兼症,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祖国医学则不仅包括膈肌痉挛,还包括临床上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脑血管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呃逆。辨证时可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治疗时应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气逆宜降气、痰郁宜除痰、阳虚温阳、阴虚滋阴等原则,并且要适当地配合降气平呃的药物。  相似文献   
34.
笔者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在临床拓展治""三法应用,治疗耳胀、胃痞、失语等疑难杂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5.
陈爽  任昱  王远照 《新中医》2014,46(4):138-139
目的:观察清金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啰音吸收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金膏穴位贴敷。结果: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6.2%、97.5%,对照组分别为48.8%、8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3天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清金膏贴敷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啰音吸收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6.
吴鞠通被尊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一部《温病条辨》标志着温病学走向成熟,其三焦辨证理论更使温病辨证更趋于完善、系统.然其学术成就非独外感,吴氏继承《内经》、仲景及后世诸家,精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内伤杂病诊治亦颇精妙,且在《温病条辨》一书中可见端倪.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造性地将“”证分属上焦肺、中焦脾胃、...  相似文献   
37.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83-285
橘皮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共出现三次,涉及橘枳姜汤、橘皮汤和橘皮竹茹汤三方。主要从《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和呕吐均使用橘皮且临床胃痞患者常有胸闷表现入手,结合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联系经脉循行、气机升降理论,试图用一元观点概括橘皮治疗胸痹和呕吐以及咳嗽等病症的病机,分析可能是取其能降阳明胃经之气,使在上之浊阴下降,同时亦能降太阴肺经之气。  相似文献   
38.
论厥阴病与乌梅丸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伤寒论》厥阴篇条文现状研究厥阴病,见解各异,歧义百出,赵刻宋版《伤寒论》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标题之下,有“厥利呕附”5个小字,据此,钱超尘考证说:“对于厥阴篇与厥利呕篇来说,合之刚两伤,分开则两利。”李心机亦同意此说,胡希恕说:“厥利呕病,按其内容,非专论厥阴病而另有深意。”为此,作者提出厥阴提纲证非外感所致,乃肝家胡导致的上热下寒证,其来也骤。对“乌梅丸治肝脏正气虚弱而寒热错杂者”之说予以肯定,且进一步指出,乌梅丸证,可得于“伤寒”,亦可得于“内伤杂病”,得于“内伤杂病”者,亦由肝家郁使然,其来也渐。  相似文献   
39.
温病大家吴鞠通,不仅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建树颇丰,创立了三焦辨证体系,对内伤虚损性病证,同样强调“必究上、中、下三焦,所损何处”而采用相应补益之法。笔者结合自身临床体会,认为虚损性证亦可以吴氏三焦补益理论为指导进行治疗,可归纳如下三点:(1)从甘凉养阴轻清宣气,论;台上焦阴伤气郁及胃致胃气逆为;(2)从平衡脾胃阴阳之虚,论治中焦失衡所致胃气逆为;(3)从重浊厚味以潜藏纳缩,论治下焦阴伤扰冲脉为。  相似文献   
40.
应用中药肺炎Ⅰ号方、肺炎Ⅱ号方。配合西药抗感染、平喘、对症常规治疗30例,并设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作比较。结果:2组患儿均治愈。但治疗组干、湿音平均消失时间、治愈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协定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