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374篇 |
免费 | 2818篇 |
国内免费 | 14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5篇 |
儿科学 | 366篇 |
妇产科学 | 712篇 |
基础医学 | 1642篇 |
口腔科学 | 440篇 |
临床医学 | 10128篇 |
内科学 | 7517篇 |
皮肤病学 | 229篇 |
神经病学 | 1465篇 |
特种医学 | 285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6篇 |
外科学 | 2988篇 |
综合类 | 21354篇 |
预防医学 | 4875篇 |
眼科学 | 6069篇 |
药学 | 8873篇 |
210篇 | |
中国医学 | 8623篇 |
肿瘤学 | 8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7篇 |
2023年 | 1752篇 |
2022年 | 2043篇 |
2021年 | 2672篇 |
2020年 | 1888篇 |
2019年 | 1803篇 |
2018年 | 933篇 |
2017年 | 1599篇 |
2016年 | 1785篇 |
2015年 | 2048篇 |
2014年 | 3770篇 |
2013年 | 3724篇 |
2012年 | 4641篇 |
2011年 | 5168篇 |
2010年 | 4940篇 |
2009年 | 4639篇 |
2008年 | 4461篇 |
2007年 | 4493篇 |
2006年 | 4411篇 |
2005年 | 4375篇 |
2004年 | 3206篇 |
2003年 | 2821篇 |
2002年 | 2101篇 |
2001年 | 1856篇 |
2000年 | 1490篇 |
1999年 | 1178篇 |
1998年 | 968篇 |
1997年 | 911篇 |
1996年 | 731篇 |
1995年 | 655篇 |
1994年 | 481篇 |
1993年 | 343篇 |
1992年 | 307篇 |
1991年 | 308篇 |
1990年 | 251篇 |
1989年 | 261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四妙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 http://tcmspw.com/tcmsp.php)筛选四妙散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和OMIM(https://www.omim.org/)数据库筛选DPN发病相关靶基因。在R软件中计算出四妙散有效成分治疗DPN的潜在作用靶点,并构建药理作用网络。构建潜在作用靶基因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其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富集情况,筛选并对接关键活性成分与靶基因。结果:从TCMSP数据库筛选出9个苍术的有效成分,37个黄柏的有效成分,20个牛膝的有效成分,9个薏苡仁的有效成分,去重后共41个有效化学成分。筛选出DPN疾病相关靶基因1839个,发现四妙散治疗DNP共对应71个潜在作用靶蛋白。根据PPI、GO和KEGG富集结果,发现靶基因AKT1和...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选出27个高频证候,其中,频率超过50%的证候有5个,分别是肢体麻木151例(占95.0%)、肢体刺痛115例(占72.3%)、畏寒肢凉93例(占58.5%)、疲倦乏力89例(占56.0%)和屈伸不利82例(占51.6%)。(2)根据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可将MM-CIPN的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4型,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3)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方面,在34~40岁和41~50岁年龄段,均以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5.0%(3/4)和44.5%(4/9);在51~60岁和61~70岁年龄段,均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9%(29/51)和43.6%(30/69);在71~80岁年龄段,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先天五运六气特点与分布差异。【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眼科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住院病例共867例,对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与主运、主气、运气相合、客主加临密切相关;主运中,金运时期出生者患病率最高,火运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气中,五之气阳明燥金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二之气少阴君火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客主加临时段中,主气与客气为相生关系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主气与客气为同气关系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运气相合特点的年份中,小逆、不和、天刑年出生者患病率最高,岁会、同岁会年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罹患与出生时的主运、主气、客主加临、运气相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5.
血浊理论作为现代中医学理论,是指血液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失去清纯状态,转变为混乱、浊化、失序的病理现象。血浊作为病理产物的同时,又可以作为诸多疾病的继发性致病因素。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内皮细胞是血浆与血管壁之间的一层特殊扁平上皮细胞,具有完成血浆与组织液代谢交换、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维持血管张力等功能。糖尿病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是导致微血管病变的关键病理因素,这与血浊的特性高度契合。血浊既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致病因素,内皮细胞持续损伤亦是血浊继而为病的病理基础。本文首先阐释了血浊理论的源流,强调了血浊的中医学属性特点;然后,介绍了血浊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密切联系,并认为血浊与内皮细胞损伤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核心病机。最后,基于血浊理论,结合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疾病特点,归纳出该病阴虚燥热、血浊内生、络脉瘀痹的病机演变特点,并提出以养阴护脉、清化血浊、通瘀畅络为治法,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谱部分指标及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12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CAG)及空腹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检测,根据CAG检测结果进行Gensini(GS)评分,并分为高分组(n=38)、中分组(n=45)、低分组(n=42)。比较三组患者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TG、TC、HDL-C、LDL-C、VLDL-C、TC/TG、TG/HDL-C、TG/LDL-C、LDL-C/HDL-C),分析血脂指标、血脂比值与GS评分的相关性;以GS评分为因变量,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经多因素校正后与GS评分仍存在相关性的指标。结果: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TC、LDL-C均依次升高(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HDL-C、V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基于TLR4/NF-κB通路研究蒺藜总皂苷(gross saponins from tribulus terrestris, GSTT)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具有镇痛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CI组、GSTT 100 mg/kg+CCI组、GSTT 200 mg/kg+CCI组、普瑞巴林+CCI组(阳性对照)5组,每组8只。除SHAM组,其余各组均制备CCI大鼠模型,分别以药物处理后,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热敏潜伏期;以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PWMT、热敏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损伤侧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胶质细胞染色较深,并出现肿胀、萎缩等损伤,细胞核浓缩、丢失;损伤侧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中NF-κB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伴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参数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NPDR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KD分为NPDR组(60例)、NPDR+DKD组(60例),同时纳入无眼底病变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例为T2DM组。所有受检者均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和UACR等检测,行眼科相关检查并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整体及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水平直径、SCP和DCP层微血管瘤数量;对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参数与UACR的相关性行Spearman分析。结果:NPDR组、NPDR+DKD组、T2DM组3组间FAZ面积、SCP和DCP微血管瘤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NPDR组相比,NPDR+DKD组的FAZ面积更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黄斑中心凹区血流密度、FAZ水平直径呈负相关(r=-0.21...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基化间隙(G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联性,并探讨GG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n=30)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T2DR,n=60),根据T2DM患者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发生DR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GG对T2DM患者发生DR的预测价值。结果: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FA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HbA1c、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GG预测DR发生发展的AUC为0.777。结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成为预测DR发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VIM反义RNA 1(VIM-AS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q RT-PCR测定LncRNA VIM-AS1、miR-497-5p和FBXW7 mRNA的表达。使用蛋白质印迹检测FBXW7蛋白水平。分别使用CCK-8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lncRNA VIM-AS1、miR-497-5p和FBXW7之间的结合关系。结果:在高糖处理的ARPE-19细胞中,LncRNAVIM-AS1和FBXW7的表达显著降低,而miR-497-5p的表达上调。LncRNA VIM-AS1可以通过竞争性结合miR-497-5p上调FBXW7的表达。LncRNA VIMAS1过表达能够促进HG处理的ARPE-1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而miR-497-5p过表达消除了lncRNA VIM-AS1过表达对HG处理的ARPE-19细胞的影响。此外,FBXW7敲低消除了miR-497-5p对HG处理的ARPE-19细胞表型的抑制。结论:lncRNA VIM-AS1可通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