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1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耳鼻咽喉   137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6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100篇
内科学   23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002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85篇
综合类   2073篇
预防医学   558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668篇
  4篇
中国医学   560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约300 g,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紫杉醇溶媒组(B组)和紫杉醇组(C组)。分别于腹腔注药前1 d、注药后3、5、7、9、11、14、18、21 d检测大鼠机械缩爪阈值。腹腔注药前1 d、注药后7、14、21 d每组各处死大鼠4只,取脊髓腰膨大背角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5-HT含量。腹腔注药后14 d取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病变情况。结果与注药前1 d比较,C组机械缩爪阈值从紫杉醇注射后7 d开始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注药后21 d达最低值(P<0.05),且显著低于A、B组(P<0.05)。坐骨神经超微结构C组纤维髓鞘板层结构松散,排列紊乱、肿胀变形、厚薄不均,A和B组大鼠坐骨神经未见异常。C组脊髓背角5-HT含量注药后7 d开始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注射后21 d达最高值(P<0.05),且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大鼠脊髓背角5-HT含量与机械缩爪阈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981,P<0.05)。结论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5-HT含量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紫杉醇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92.
背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在几种疼痛模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pERK)在周围神经损伤区域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受损的坐骨神经中pERK能否引起坐骨神经部分结31,术(partialsciaticnerveligation,PSL)的小鼠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小鼠接受PSL,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坐骨神经中的pERKl/2(p44/42)。分两次注射U0126(一种ERK抑制剂),即PSL术前30分钟神经内注射(20nmol/2μl),PSL术后第1天神经周围注射(20nmol/10μl),分别用热刺激缩足实验和机械刺激缩足实验对PSL导致的热痛觉过敏和异常触痛进行评估。结果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从第1天至第14天,实施模拟手术的小鼠坐骨神经中pERK1/2水平恒定并且与未经实验的小鼠相同;而在行PSL手术的小鼠中,PSL术后第1天就发现pERK1/2明显增加,一直持续至术后第3天。经免疫组化法检测,行PSL手术组与行模拟手术组相比,术后第1天坐骨神经中pERK1/2的免疫活性显著升高。双重免疫染色法的结果证实,PSL术后第1天坐骨神经中pERK1/2的免疫活性增强区被Schwann细胞的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所确定,而巨噬细胞的标志物——F4/80却没有发现这种免疫活性的增强区。经U0126处理后,PSL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PSL诱发的热痛觉过敏明显减轻。经U0126处理后,在PSL术后第7天和第14天PSL诱发的异常触痛也明显减轻。结论受损周围神经系统的Schwann细胞中ERK激活可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说明pERK本身和ERK相关介质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通过多种机制,如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与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细胞内信号通路发挥镇痛作用。本文就米诺环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0-10
2012年3月2~4日中国脑血管病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主办的重点学术活动,此次会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鼎力支持与领导。本次会议也定将为广大的脑血管病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诊治规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廊坊地区出生的79 4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及高危儿42天后采用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复筛,复筛阳性者采用AABR+ABR+DPOAE+声导抗等听力测试做最后确诊,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和性质。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79 450例,初筛率92.5%;初筛通过69 122例,通过率87.0%;复筛8 125例,未通过975例,阳性率12.0%;确诊201例,总发病率2.5‰,其中轻度听力损伤108例,中度听力损伤56例,重度37例。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及时给予干预,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促进言语发育,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1-溴丙烷(1-bromopropane,1-BP)的周围神经毒性,建立1-BP经口染毒致周围神经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将1-BP溶于玉米油中,分别经口给予200、400、800 mg/kg的1-BP,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灌胃体积均为0.2 ml/100 g,每日1次,每周5d,连续16周.定期观察各组大鼠步态,测定后肢抓力和后肢撑力,染毒8周和16周时检测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结果 高剂量组染毒8~16周、中剂量组染毒14~16周和低剂量组染毒15、16周大鼠的步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染毒9、12、14周大鼠后肢抓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染毒16周时,动物后肢瘫痪.染毒16周时,中、低剂量组大鼠后肢抓力分别为对照组的72.6%和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染毒12、14、16周时,高剂量组大鼠后肢撑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染毒14、16周时,中剂量组大鼠后肢撑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染毒8周高、中剂量组和染毒16周高、中、低剂量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系统是1-BP毒作用的敏感靶器官,1-BP暴露可导致大鼠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内耳发育畸形且伴运动发育落后的极重度听障婴幼儿听觉能力启蒙与整体能力培建方法。方法选择内耳发育畸形极重度听障婴幼儿11例,采用听觉、视觉、触觉、大运动、精细运动等多种刺激并用的方法,对被试大脑皮层感应与运动发育进行康复训练,培建其对声音的反应和辨别能力,以及语言、认知等技能。结果11例患儿训练3个月后,听感知能力逐渐建立;6~13个月后7例感知声音明确,完成行为听力检查,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调机的行为反应奠定基础;2例在助听器补偿听力后完成听觉评估。结论以多感官同时刺激的方式对内耳发育畸形小龄婴幼儿的听觉意识及听神经回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姜盛  李国珍  吕月 《护理与康复》2014,13(2):141-143
总结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30例创伤性视神经病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评估患者视力损伤程度,做好心理疏导,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加强术腔护理、视力观察、用药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30例患者随访3~6个月,视力改善17例,总有效率56.67%。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情况,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接生的1704例新生儿,评估新生儿情况,听力筛查均采用Chirp刺激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ASEABR)的方法,对初次时未通过筛查者,在1个月~42 d实施复筛,对复筛后仍未通过者进行确诊后医学干预。分析初筛通过率及复筛通过率。结果:高危患儿的初筛未通过率是32.10%(26/81),其他受试者为8.50%(138/1623)。高危患儿中有26例新生儿初筛时未通过,复筛后未通过者为3例,其他受试者在初筛时未通过者在复筛后均通过。结论:CASEABR法进行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检测率高并且临床使用较为方便,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早期筛选病例,实施早期干预后可预防耳聋或是聋而不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3例下肢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114例,应用补阳还五汤或四妙勇安汤配合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对照组115例,单纯进行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常规组114例,只给予应用补阳还五汤或四妙勇安汤等中药活血化瘀、利湿、止痛、换药及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后麻木症状、胫腓神经传导速度、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94.7%的患者的疼痛缓解、97.4%的患者感觉恢复,胫腓神经传导速度为(45±4)m/s,(49±4)m/s,VAS评分由术前7.6±1.6降至1.8±0.8,疗效明显。对照组93%的患者的疼痛缓解、78.9%的患者感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为(41±4)m/s,(43±4)m/s,VAS评分由术前7.5±1.5降至术后2.1±0.9,疗效好。常规组只有18.45%的患者的疼痛缓解、22.85%的患者感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为(33.2±4)m/s,(36±4)m/s,VAS评分由术前7.3±1.5降至7.1±0.9,疗效差,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周围神经松解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或四妙勇安汤可以明显改善DPN下肢麻木、下肢疼痛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