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2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5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重点科室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科室患者标本及环境标本中分离到的46株CRAB,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CRAB主要来自痰标本,科室以ICU检出最多;46株CRAB对常见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仅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稍低,耐药率在80%~90%;PFGE结果显示46株CRAB共分为A—J 10个聚类,其中F聚类是主要的流行型别(17株),其次为G聚类(6株)、B聚类(5株)、H聚类(5株)和E聚类(4株),其余聚类仅含1~3株。结论该院存在科室与科室间、患者与环境间CRAB的交叉传播,应加强院内环境和医疗仪器表面消毒,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防止院内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河南分离株与湖北分离株红内期18SrDNA,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采用PCR方法从间日疟患者血样DNA中扩增间日疟原虫18SrDNA,纯化后与pGEM.Teasy质粒连接,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l09;阳性克隆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采用BLAST和MEGA4生物软件分析同源性。结果间日疟原虫18SrDNA扩增片段大小为998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相符;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河南、湖北2分离株间日疟原虫18SrDNA序列完全相同.与GenBank中报道的12株间日疟原虫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其同源性均大于99%:用邻位连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2种方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河南分离株、湖北分离株与间日疟原虫X13926.1株遗传距离小.同属一个分支。结论克隆了间日疟原虫河南与湖北分离株红内期18SrDNA,该基因序列在不同地理株间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03.
作者应用质粒载体pUC9构建了肺弥漫性出血型构端螺旋体(钩体)病的主要病原——赖型钩体的基因库,并从中筛选出与致病钩体DNA同源的重组质粒pCX7和pCX9。重组质粒pCX9可识别致病钩体017株DNA1.7kb片段、601株9.0kb片段及610株30.0kb片段,而不与非致病的双曲钩体Patoc I株和illini细螺旋体DNA杂交。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致病钩体与非致病钩体DNA的同源性很低;致病钩体间DNA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人和猪软骨细胞aggrecan球间区域(interglobular domain,IGD)蛋白酶水解位点的同源性,在分子水平探讨猪软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模型的意义。方法 通过RT-PCR扩增人和猪软骨细胞aggrecan IGD片段,将纯化的RT-PCR产物克隆人T-载体,通过测序、软件分析及Northern杂交,比较二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 人和猪aggrecan IGD cDNA有84%的同源性。经PSI-BLAST(Position Specific Iterated BLAST)分析,相关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达到84%,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Northem杂交可见,人和猪的aggrecan IGD探针对猪总RNA均有明显的分子量大小相同的放射自显影条带。结论 猪软骨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的模型,对软骨细胞老化和体内构建软骨的降解等过程中蛋白酶参与的aggrecan水解反应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完善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一条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 抽提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观察两者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对681F05克隆子进行了Nozxhem blot,5’RAC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4次基因芯片筛选,获得15条与胶质瘤相关的新基因,经Northem blot证实681F05基因在人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而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BLASTn和BLASTx分析显示,它们编码蛋白与线虫Cyp-10蛋白同源性分别为52%和72%。cDNA序列分析发现这两上克隆是同一个基因[命名为cyclophilin-like gene(PPIL-3)]的两个不同的剪切体(PPIL3a和PPIL3b)。结论 基因芯片筛选正常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差异表达的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高质量,高速度。高敏感等特性。681F05基因可能是与人脑胶质瘤形成有关的一条全长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的融合基因lipL32/1-ompL1/1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构建融合基因lipL32/1-ompL1/1,克隆测序后构建lipL32/1-ompL1/1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pPIC9K-lipL32/1-ompL1/1-P.pastorisGS115.用MM和MD平板分离His Mut 型菌落,YPD平板筛选出G418高抗性的His Mut 转化子.以酵母裂解酶处理的高拷贝转化子His Mut 克隆裂解产物为模板,5'AOX1和3'AOX1为引物,用PCR检测所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染色体DNA中的目的融合基因.在BMMY培养基中用甲醇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LipL32/1-rOmpL1/1表达.采用硫酸铵沉淀,Ni-NTA亲和层析提纯培养物上清液中的rLipL32/1-rOmpL1/1.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LipL32/1-rOmpL1/1的产量及其免疫反应性.结果:获得的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约为1 794 bp.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原始lipL32/1和ompL1/1基因型比较,相似性分别高达99.94%和100%.所构建的真核表达系统可分泌rLipL32/1-rOmpL1/1,SDS-PAGE后位于预期位置处,产量约占上清总蛋白的40%.rLipL32/1和rOmpL1/1兔抗血清均能与表达的rLipL32/1-rOmpL1/1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钩体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高效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可作为研制钩体新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07.
作者以~(32)P标记的黄疸出血群赖型017株钩体DNA为探针,分别与2个属5个血清群的6株钩体D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黄疸出血群赖型017株与同群、型的56601株同源性较高,与秋季群(56606株)、七日热群(56610株)次之,与双曲钩体patoc型Patoc Ⅰ株、细螺旋体属illini细螺旋体同源性很低;~(32)P标记的钩体DNA探针能检测四川地区流行的致病性钩体。  相似文献   
108.
根据果蝇的CYP4D1保守区氨基酸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从致倦库蚊溴氰菊酯抗性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特异性DNA片段,其大小与设计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相符。将这个片段与pUC19质粒重组,并克隆到DH5α大肠杆菌中,经筛选后测序,得到1条长456的核酸序列。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CYP4家族成员同源性较高,提示该序列属于CYP4家族;该序列与CYP4J亚家  相似文献   
109.
秦洁  宋艳荣  王玉平  李继红  张丽洁 《河北医药》2010,32(13):1803-1804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常见机会致病菌。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为了解河北省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我们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从河北省3家医院分离的3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进行了测定,并检测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ERIC—PCR方法对不同医院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为及时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易被误诊的原因。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荧光RT-PCR检测新布尼亚病毒RNA及S、M、L3个特异性基因鉴定,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2例误诊患者的血清中IgG抗体效价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3例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均能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3个特异性基因,S基因序列比对均为新布尼亚病毒,重症患者与轻症患者的基因序列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通过病毒特异性基因鉴定、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双份血清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效价检测,3例临床误诊的患者均为由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